【丹道】道医学入门(4)

道医学入门
空净
 
    肾的精气不足,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气不固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①肾精亏虚
  肾精亏虚,多见于老年精亏或先天不足,也可因久病耗损,后天失养所致。肾精不足,在婴儿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在青年时可影响“天癸”的至,而阻碍性腺的发育成熟;在壮年时期,则可导致早衰,性机能减退,而见滑泄、阳萎等病理表现。肾精不足而致脑髓空虚时,可见智力减退,动作迟钝,两足痿弱等病理表现。
  ②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或因幼年精气未充,或因老年肾的精气衰退,或因早婚、性生活不节而耗伤肾气,或因久病肾虚失于固摄而致。肾气不固对肾的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是肾失封藏和对二便失于固摄、肾失封藏,则肾中精气易于流失,而见遗精、滑泄等病理表现;影响肾的纳气功能,可见气浮于上,动辄气急等病理表现。对二便失于固摄,则可见大便滑脱,小便清长,或遗尿,尿有余沥,或二便失禁等病理表现。
  )肾的阴阳失调
  肾阴和肾阳,是全身阴阳之根本。肾阴,即是真阴,又称元阴,亦即是命门之水;肾阳,即是真阳,又称元阳,亦即命门之火。肾阴和肾阳,分别代表肾的生理功能活动中的寒和热、静和动、降和升、入和出等对立的状态,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才能维持肾的生理功能,进行正常的活动。
  肾的阴阳失调,主要表现于肾阴亏虚与肾阳不足等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①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多由久病伤阴所致,五脏之火、五志过极化火、邪热久留化火,不仅可损耗各脏之阴,日久必耗肾阴而致肾阴亏虚。肾阴亏虚,则肾阳( 命门之火) 失制,相火亢盛,以至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也可由于失血耗液,或过服温燥壮阳之品,或房劳过度而致相火妄动,进而耗损肾阴,而致阴虚火旺。当阴虚内热和阴虚火旺时,可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颧红、盗汗以及舌红少苔、脉虚细而数等病理表现。
  ②肾阳不足
  肾阳不足,实际上即是命门火衰,但在临床辨证中则有程度轻重之别。肾阳不足,多由心、脾阳虚及肾,损耗肾阳所致;亦可由房劳过度,肾阳损耗所致。阳虚则阴寒内生,因而有明显的寒象。
  肾阳虚损对肾的生理功能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殖机能的减退或水液代谢机能的减退,而见阳萎、精冷不育,或水肿等病理表现。阳虚火衰,无以温煦脾阳,脾肾阳虚,则...

▼ "【丹道】道医学入门(4)" 的相关文章:

拜读祝德军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一文而解惑

 拜读祝德军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一文而解惑

 
                                  1 治疗经验
  肝实犯脾型:
  患者多脾气素虚,加之情志不和,肝气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混杂而下。症见...

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如饮食热则易于酸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木自甚,故为酸,或言吐酸,肝之味也。
胃为什么泛酸?酸者为寒者,误也。如酒之味苦性热,饮之则令人色赤气粗,喜怒如狂,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吐必酸,为热明矣。
吐酸病论:泛吐酸水,有寒热之分。
1】医家高鼓峰著《四明心法》曰:“凡吐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2】医家刘河间(刘完素)主热,言其化。他说:“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流而不腐,动而不蝼。故吐。呕吐酸者,胃膈热甚,则郁滞于气,物不化而为酸也。酸者肝木之味,如认为吐酸为寒者误也。
3】医家李东垣主寒,言其因。盖寒则阳气不舒,郁而有热,热则酸矣。然亦...

【转】 胃痛的刮痧疗法

胃痛的刮痧疗法
 [概述]胃痛又称胃脘痛,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最高,西医学中可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疼痛。
[病因病机]
  1、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气失和而疼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脘闷胀痛。
  3、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金诃藏医馆xx6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肝胃郁热证:证见口中泛酸,胃脘胀痛,两胁胀闷,嗳腐酸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治用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法,方用左金丸加减:黄连6g,吴茱萸5g,栀子10g,黄芩10g,乌贼骨20g,煅瓦楞30g。
  2、肝胃不和证:证见反酸嗳气,两胁胀痛,胃脘胀满,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为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陈皮10g,枳壳10g,香附10g,川芎10g,炙甘草5g。
  3、脾虚气滞证:证见反...

[转载]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

原文地址: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作者:sxm201208  新华老中医专家根据传统中医治疗疾病讲究八纲辨证的原则,对胃癌辨证分型并加以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抑制胃癌肿瘤的发展。因此,中医治疗胃癌,辨证分型治疗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1.肝胃不和型:
[症状]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肋,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或呕吐反胃,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为主。
 
2.脾胃虚寒型:【相关推荐】中医对胃癌的治疗
[症状]胃脘胀隐痛,喜按就温,或暮食朝吐,或朝食暮吐,或食入不久又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无华,肢...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