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
原文地址: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作者:sxm201208 新华老中医专家根据传统中医治疗疾病讲究八纲辨证的原则,对胃癌辨证分型并加以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抑制胃癌肿瘤的发展。因此,中医治疗胃癌,辨证分型治疗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1.肝胃不和型:
[症状]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肋,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或呕吐反胃,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为主。
2.脾胃虚寒型:【相关推荐】中医对胃癌的治疗
[症状]胃脘胀隐痛,喜按就温,或暮食朝吐,或朝食暮吐,或食入不久又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无华,肢凉神疲,或便溏浮肿。舌质胖淡,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缓或沉细濡。
[治法]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主。
3.瘀毒内阻型:
[症状]胃脘刺痛,灼热灼痛,食后剧痛,口干思饮,脘胀拒按,心下触及痞块,或有呕血便血,肌肤枯燥。舌质暗紫或见瘀点,脉沉弦,细涩或弦数。
[治法]以解毒祛於,清热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4.胃热伤阴型:
[症状]胃脘灼痛,嘈杂,口干,食后痛甚,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以解毒祛瘀,清热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5.气血双亏型:
[症状]晚期胃癌,高度贫血,面色无华,面目虚肿,畏寒身冷,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形体羸瘦,上腹包块明显。舌质淡胖,脉虚细无力或虚大。
[治法]以补气养血,健脾益肾为主。
6.痰湿凝结型:
[症状]胸闷满痛,呕吐痰涎,痰核累累。舌暗淡,苔滑腻,脉细而濡。
[治法]以化痰散结,温化中焦为主。
新华老中医专家提醒: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抑制胃癌肿瘤的发展。
文章来源:http://www.0371zy.com/weiai/4061.html
1.肝胃不和型:
[症状]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肋,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或呕吐反胃,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为主。
2.脾胃虚寒型:【相关推荐】中医对胃癌的治疗
[症状]胃脘胀隐痛,喜按就温,或暮食朝吐,或朝食暮吐,或食入不久又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无华,肢凉神疲,或便溏浮肿。舌质胖淡,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缓或沉细濡。
[治法]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主。
3.瘀毒内阻型:
[症状]胃脘刺痛,灼热灼痛,食后剧痛,口干思饮,脘胀拒按,心下触及痞块,或有呕血便血,肌肤枯燥。舌质暗紫或见瘀点,脉沉弦,细涩或弦数。
[治法]以解毒祛於,清热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4.胃热伤阴型:
[症状]胃脘灼痛,嘈杂,口干,食后痛甚,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以解毒祛瘀,清热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5.气血双亏型:
[症状]晚期胃癌,高度贫血,面色无华,面目虚肿,畏寒身冷,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形体羸瘦,上腹包块明显。舌质淡胖,脉虚细无力或虚大。
[治法]以补气养血,健脾益肾为主。
6.痰湿凝结型:
[症状]胸闷满痛,呕吐痰涎,痰核累累。舌暗淡,苔滑腻,脉细而濡。
[治法]以化痰散结,温化中焦为主。
新华老中医专家提醒: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抑制胃癌肿瘤的发展。
文章来源:http://www.0371zy.com/weiai/4061.html
▼ "[转载]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 的相关文章:
【丹道】道医学入门(4)
道医学入门空净
肾的精气不足,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气不固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①肾精亏虚
肾精亏虚,多见于老年精亏或先天不足,也可因久病耗损,后天失养所致。肾精不足,在婴儿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在青年时可影响“天癸”的至,而阻碍性腺的发育成熟;在壮年时期,则可导致早衰,性机能减退,而见滑泄、阳萎等病理表现。肾精不足而致脑髓空虚时,可见智力减退,动作迟钝,两足痿弱等病理表现。
②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或因幼年精气未充,或因老年肾的精气衰退,或因早婚、性生活不节而耗伤肾气,或因久病肾虚失于固摄而致。...
【转】 胃痛的刮痧疗法
胃痛的刮痧疗法[概述]胃痛又称胃脘痛,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最高,西医学中可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疼痛。
[病因病机]
1、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气失和而疼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脘闷胀痛。
3、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
节日特警“胃火”
胃经属于胃,而络属于脾,与脾相表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同居中焦,生理上,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两者互相配合,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既济,维持着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起着纳化水谷,提取精微,化生气血,滋养全身的作用。是机体和脏腑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胃主受纳与熟腐水谷,以降为和。当胃出现问题,则表现为:纳呆、厌食、胃胀、胃痛、嗳气酸腐、呃逆、恶心、口臭、大便秘结等症状。
胃经旺盛的时间是每天上午的7–9点,也就是人们所称的晨时,古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也就是说,胃是人体生命存续最关...
肝病治疗的主要学术思想
一、肝病治疗的主要学术思想(一)处方思路
1.治疗乙型肝炎应以益气养血、健脾益肾、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如益肝泰胶囊系列、肝复欣胶囊系列、丹参强肝胶囊系列。以达到调节免疫功能,打破免疫耐受,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功能,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治疗脾肿大的目的。
2.肝硬化、门脉高压:病机以气虚血瘀、肝络阻塞为主,治宜健脾益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益气养血结合活血化瘀法,比单纯活血化瘀效果要好;疏肝通络结合活血软坚比单纯活血软坚对缓解门脉高压疗效更佳。常用中药健脾益气、养血补血药如人参、黄芪、白术、鸡血藤、白芍、首乌等;活血化瘀药如丹参、鳖甲、红花、桃仁、土元、...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金诃藏医馆xx6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肝胃郁热证:证见口中泛酸,胃脘胀痛,两胁胀闷,嗳腐酸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治用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法,方用左金丸加减:黄连6g,吴茱萸5g,栀子10g,黄芩10g,乌贼骨20g,煅瓦楞30g。
2、肝胃不和证:证见反酸嗳气,两胁胀痛,胃脘胀满,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为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陈皮10g,枳壳10g,香附10g,川芎10g,炙甘草5g。
3、脾虚气滞证:证见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