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抗感进行时-----诊脉真言2
二、沉脉
沉脉属阴脉,需要重重地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一些体质虚弱的人,感冒也会有沉脉表现。因此在临床上,不能拘于方书所言,应随证化裁,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迟脉
迟脉属阴脉,一息三至为迟,是阳不胜阴的表现。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浮大而耍为虚。
主病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
数脉属阳脉,一息六至,此为阴不胜阳之表现。临床就分清虚实表里。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注意儿童的脉不在此列。
诊 脉 六 法
心 脉
切脉下指先看心,心脉浮大为正形。浮而有力心经热,热主舌破小便疼。感冒风寒弦又紧,头疼寒热数难平。惊悸怔忡沉细弱。上焦蓄热洪大应。
肝 脉
次看肝脏弦又长,总然有病也无妨。忽然浮大风为患,紧带洪兮疟痢当。微涩原来阴血少。数为着怒缓为尫(音wāng 瘦弱的意思)。有余因实知肝火。沉细为虚亦是常。
肾 脉
若逢肾脉沉无病,洪大须知阴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为妊。弦紧极虚芤下血。痛连腰胁现微沉。五心烦热洪无力。犯着房劳数不宁。
肺 脉
右寸诊之浮短涩,肺家清净病无...
▼ "中医抗感进行时-----诊脉真言2" 的相关文章:
原创摄影:大宽买玩具 (附:《看小儿病状歌》)
玩具店里琳琅满目
我挑呀挑,终于选中了
最喜欢的玩具。
我抱着心爱的玩具,笑了,
玩具店的老板——刘刘笑了,
爷爷的钱包也“笑”了。
我与秦俑、玩具合影。
我好开心呀!
《看小儿病状》歌
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
1、 毛发望诊诀
气血充足毛发润泽,气血两虚毛发不华。
气血衰疲毛发作穗,气亏血枯毛发焦干。
2、 ...
人体阳气与疾病13---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
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田原: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
李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了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100次以上,甚至200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己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所以学中医的入你要活看,你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在我身上如...
中医的“弦脉”
在谈论弦脉之前先有必要谈谈什么是弦脉?书中所述如弓弦一样,有弦长崩紧的感觉。所以许多人认为弦脉非有力不可,其实可不是这样的!弦脉是一种脉势而已,是手指下感觉的一种脉膊的冲击之势。一根较粗的绳子崩紧时,弹动它会有弦紧之象,而一根很细的头发丝崩紧也会有弦紧之象,所以说脉体粗大时能有弦脉,而脉体细时也应有弦脉出现。脉粗弦时可以感觉有力度,而脉细弦时则可以感觉无力度。同样我们也会得出结论,脉浮时能出现弦脉,脉沉时也能出现弦脉。单独讲弦脉,并不能表示人体的虚实情况,也不能说明人体气血盈亏的状态,因为脉弦只是种势态,它必须有其它的脉象的依附才能同时出现!所以许多医生在写病例时只写“脉弦”一词,...【医家】李中梓(3)
罗大伦著各位不要说我再胡说,其实这真的是李中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问题。
李中梓自己曾经说过:“不善学者,师仲景而过,则偏于峻重;师守真(刘河间)而过,则偏于苦寒;师东垣而过,则偏于升补;师丹溪而过,则偏于清降”。
他说这些学习的人,不看全这些医家的论述,看到一部份学说,就认为自己把中医给学全了(独师其说以为极至),这并不是朱丹溪的错误啊,这是不善于学习的人误会朱丹溪的理论啊(此非丹溪之过,不善学者误丹溪也)。
最后他还告诫要学习中医的人,一定要把大家的理论看全了,知道中医是个讲究平衡的学说,没有只重阳气不重阴气,或者只重阴气不重阳气这回事儿,要把各家学说都融...
阴阳虚实寒热辨
不是危言耸听,现实的中医已经步入一条不归路。我们无心去探讨其真实原因所在,但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实事求是地说传统中医的处境还不如可怜的东北虎,甚至不如那些可怜的麻雀。然而尚有这一小撮不知死活的笨蛋还在坚守着这块净土,并乐此不疲。
一位中医,无论医术多么高超,最后总是要走到阴阳这条路上来。否则的话,不能算做一位真中医。可以负责任的说,既便科技如此发达,再过五百年后,仪器仍然无法辨别人的阴阳气血虚实。
谈到阴阳,中国人张嘴就能说出来。可是究竟什么是阴阳,却又无法说清楚。特别是传统中医,离开阴阳,那简直是寸步难行。也可以这样界定:不懂阴阳的中医,不是真中医。看化验单诊病的百分百不是真中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