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摄影:大宽买玩具 (附:《看小儿病状歌》)


 
玩具店里琳琅满目
我挑呀挑,终于选中了
最喜欢的玩具。
 
我抱着心爱的玩具,笑了,
玩具店的老板——刘刘笑了,
爷爷的钱包也“笑”了。
 

 
我与秦俑、玩具合影。
 

 
我好开心呀!
 
《看小儿病状》歌  
 
    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 
 
  1、 毛发望诊诀
  气血充足毛发润泽,气血两虚毛发不华。
  气血衰疲毛发作穗,气亏血枯毛发焦干。
 
  2、 囟门望诊诀
  气虚则囟门作坑,气盛则囟门高鼓。
  精气亏囟门晚闭,精气夺囟门开裂。
 
  3、目睛望诊诀
  瞳仁明亮肾气充足,瞳仁无光肾气亏虚。
  黑睛亮泽肝血充足,黑睛晦暗肝血亏虚。
  白睛明亮肺气充盛,外邪难侵少生咳嗽。
  白睛蓝斑厌食虫生,白睛红赤肝火灼肺。
  白睛黄染肝经湿热,两呲红丝心火炎肺。
  上睑下垂睥虚气陷,下睑虚浮水来克土。
 
  4 、口唇望诊诀
  口唇淡白脾气虚寒,口唇红赤脾火上炎。
  唇若涂朱脾有积热,唇淡而润脾虚失运。
  唇干少津脾阴受伤。
 
  《看小儿病状歌》
  小儿有病令人怜,全仗医生仔细观。
  令人抱出光明处,先将面部用心看。
  额属心兮鼻属脾,左肝右肺两腮前。
  颏乃肾经为主宰,五经辨色要心虔。
  白有气虚黄有积,赤者为热青主寒。
  鼻塞声重伤风重,眼下青色主饮痰。
  口唇赤白辨阴阳,赤者胃热白者寒。
  虫积唇内生白点,疳气鼻燥体态干。
  有痛啼哭总不止,有积襁褓不耐烦。
  抱出探凉欲赴冷,此是内热使之然。
  若是当风急畏缩,必是伤风与阴寒。
  鼻冷疮疹耳冷热,遍身发热是风寒。
  手足心热口发渴,纹沉食积是真诠。
  若是下午手心热,阴虚盗汗夜生烦。
  倘若手指梢头冷,便是惊风一例看。
  只有中间一指热,小儿亦定是伤寒。
  中指微微独自冷,定然麻痘恐相缠。
  复看指纹记歌诀,浮沉色气审的端。
  要看指纹风气命,三关内推细心研。
  三关部位寅卯辰,病之吉凶在此间。
  初起风...

▼ "原创摄影:大宽买玩具 (附:《看小儿病状歌》)" 的相关文章:

心律失常的中医解释

心律失常的中医解释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眩晕等范畴。在脉象上表现为结代、迟、数脉等。
  心悸是指心跳不宁,时作时休。怔忡则为心跳无有宁时,不能自主。如由惊恐而发者,称为惊悸。心悸与怔忡在病因及程度上有差别,前者多因惊恐、恼怒所诱发,全身情况较好,发作时间短,病情较轻,后者则外无所惊,而自觉心悸不安,稍劳即发,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说:“夫所谓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我国古代通过切脉来观察心律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一书就有记载,...

看小儿病方法步骤诗

看小儿病方法步骤诗 小儿有病令人怜,全仗医生仔细观。
令人抱出光明处,先将面部用心看。
额属心兮鼻属脾,左肝右肺两腮前。
颏乃肾经为主宰,五经辨色要心虔。
白有气虚黄有积,赤者为热青主寒。
鼻塞声重伤风重,眼下青色主饮痰。
口唇赤白辨阴阳,赤者胃热白者寒。
虫积唇内生白点,疳气鼻燥体态干。
有痛啼哭总不止,有积襁褓不耐烦。
抱出探凉欲赴冷,此是内热使之然。
若是当风急畏缩,必是伤风与阴寒。
鼻冷疮疹耳冷热,遍身发热是风寒。
手足心热口发渴,纹沉食积是真诠。
若是下午手心热,阴虚盗汗夜生烦。
倘若手指梢头冷,便是惊风一例看。
只有中间一指热,小儿亦定是伤寒。
中指...

【转】 三根手指辨健康

三根手指辨健康
——中医脉诊的奥秘
...

【医家】李中梓(3)

罗大伦著

  各位不要说我再胡说,其实这真的是李中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问题。
  李中梓自己曾经说过:“不善学者,师仲景而过,则偏于峻重;师守真(刘河间)而过,则偏于苦寒;师东垣而过,则偏于升补;师丹溪而过,则偏于清降”。
  他说这些学习的人,不看全这些医家的论述,看到一部份学说,就认为自己把中医给学全了(独师其说以为极至),这并不是朱丹溪的错误啊,这是不善于学习的人误会朱丹溪的理论啊(此非丹溪之过,不善学者误丹溪也)。
  最后他还告诫要学习中医的人,一定要把大家的理论看全了,知道中医是个讲究平衡的学说,没有只重阳气不重阴气,或者只重阴气不重阳气这回事儿,要把各家学说都融...

中医的“弦脉”

 在谈论弦脉之前先有必要谈谈什么是弦脉?书中所述如弓弦一样,有弦长崩紧的感觉。所以许多人认为弦脉非有力不可,其实可不是这样的!弦脉是一种脉势而已,是手指下感觉的一种脉膊的冲击之势。一根较粗的绳子崩紧时,弹动它会有弦紧之象,而一根很细的头发丝崩紧也会有弦紧之象,所以说脉体粗大时能有弦脉,而脉体细时也应有弦脉出现。脉粗弦时可以感觉有力度,而脉细弦时则可以感觉无力度。同样我们也会得出结论,脉浮时能出现弦脉,脉沉时也能出现弦脉。单独讲弦脉,并不能表示人体的虚实情况,也不能说明人体气血盈亏的状态,因为脉弦只是种势态,它必须有其它的脉象的依附才能同时出现!所以许多医生在写病例时只写“脉弦”一词,...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