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体质选择饮食,保护脾胃

临床上,由于先天禀赋、年龄、性别、精神意志和地理环境等不同,使体质差异跟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体质类型。医学上对体质的分类纵然繁多,但主要仍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和阴阳五行为主,因体施养。
食疗是其中一种通过适量和合理的食物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及纠正脏腑阴阳的偏颇,从而增进健康的方法。但一旦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
所以,医生也很重视饮食,提出不少饮食养生的原则与方法。好像某些食物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如绿豆汤可预防中暑,葱白、生姜可预防伤风感冒等。合肥医院专家说,脾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养护必须依据体质从日常饮食出发,因为人健康与否就和脾胃有直接关系。而一旦脾胃生病很难调理,因为其是累积性的疾病,容易产生恶性循环。
脾胃生病很难调理
合肥医院医生表示,人体气血源自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即饮食进入脾胃后,经脾胃消化转化成精微物质被充份吸收,气血自然充沛;面色则红润,肌肉坚实;肌肤及毛髮光亮润泽,外邪难以侵入;人就不易发病。相反的,脾胃运化紊乱,气血化源亏虚,人就会出现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肌肤毛髮枯黄无光泽,外邪极易侵犯,人就易发病。
合肥医院医生重申,在选择食物方面,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不能依样画葫芦。否则,身体很容易出现毛病而影响健康。尤其是脾胃的养护必须从日常饮食着手,因为人健康与否就和脾胃有直接关系,所谓脾为后天之本。再者,一旦脾胃生病很难调理,因为它容易产生恶性循环,而且有痰湿的累积,症状反反覆覆,使人难以适从。
阴虚者禁食五香粉
合肥医院专家举例说,医学上认为,阴虚体质者禁食五香粉和狗肉,因为这两种食物的性质燥热,会使他们体内津液严重受损,误食会使人病发甚至面临休克。阳虚者不宜在冷天吃西瓜,因为其性质寒凉。有者不知情而在冷天吃西瓜,易腹痛或使寒邪潜藏体内,以致日后出现多种不适。由此可见,我们要多瞭解本身的体质特点及食物的性味,不要一窝蜂地胡乱食用坊间盛行的食物。
阳虚冷天勿吃西瓜
“例如痰湿体质者平时宜适量服用薏苡仁、陈皮等,都有利水健脾,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等作用,不然,体内容易堆积痰湿而可能比较会患上脾胃病。”
 血液循环不佳者可适量食用菌类品如香菰、黑木耳或山查等,皆有助改善血液循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香菰含有的“香菰多醣”和其他成份有助降低血脂及预防血管硬化。
黑木耳向来有助软化血管,有很强的抗拟血作用。山查则有活血化瘀,扩...

▼ "根据体质选择饮食,保护脾胃" 的相关文章:

健脾与养生(一)

脾为后天之本,人类健康长寿与否,与脾胃有直接关系。
人体气血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穀精微。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坚实,肌肤和毛发光亮润泽,外邪不易侵犯,身体不易发病,容光焕发,身体矫健,自然也就健康长寿。
反之,脾胃运化失常,气血化源不足,则会出现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肌肤毛发枯萎无光泽,外邪极易入侵,体内易发疾病,面色枯槁,发疏易脱,身形萎缩,多病夭横。
津液也是来自脾胃运化的水穀津微,津液和调则外可布散体表,滋养肌肤毛发,上可流注孔窍,滋养眼耳口鼻,内可滋养五脏六腑,维持正常活动,旁可充骨填髓,流注关节,使髓满骨壮,关节自如,还可化生血液,灌溉全身。
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则可破坏津...

脾胃虚弱 调理有则

    脾胃虚弱是中医的概念,通俗地说就是脾胃功能不足,脾胃之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脾胃虚弱患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养:
    适当服用药物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

湖北胃肠医院1脾虚胃寒的症状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根据治疗方面积累的经验,脾虚胃寒的症状如下:
1、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2、脾虚呕吐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3、脾虚出血...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
足太阴脾经脉,起于足大趾尖端,沿大趾内侧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的核骨(半圆骨),上行足内踝前方,再上腿肚,沿胫骨内侧后方,穿过足厥阴肝经的前面,上行股内侧的前缘,直抵腹内,入属脾脏,联络胃腑,上过膈膜,挟行咽喉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有一支脉,从胃别行,上过膈膜,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脉相衔接。外界因素影响发病,症见舌根发硬,食则作呕,胃脘疼痛,腹内作胀,频频噫气,如果解了大便,或得矢气,就觉轻松得多,并有身体痠重症状。
【1】本经虚寒症:面色萎黄,唇干唇淡,消瘦,浮肿,四肢清冷,见舌根疼痛,身体不能动摇,食物不化,泄泻,心内烦扰,心下掣引作痛,腹痛喜按,大便稀薄或痢疾...

[转罗大伦博客]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中成药:归脾丸,这个归脾丸在中国的每个药店里基本都有卖的,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治疗什么的,我介绍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有个了解了。
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这位严用和可是位高人,他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我们现在药店里面卖的“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叫“济生肾气丸”,就是严用和出的方子。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人,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薛立斋大家都熟悉了,我在《这才是...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