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伤脾胃病证治

小儿脾胃疾病是临床外感病以外最常见的疾病,小儿脾常不足,喂养上应注意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饮食不知节制,或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甜腻、冷饮及不易消化等食物,致伤脾胃生积滞之病者甚为常见,如胃痛、腹痛、厌食、腹泻、食积发热等症。脾胃损伤,内生积滞,或食积化热,或有肺脾气虚,表虚不固,又易兼感六淫时邪,故民间有“停食”“着凉”之说。对此类疾病,孔老的治疗很有次第,试述如下。
若脾胃损伤不重,积滞较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脘腹不舒,舌苔白腻,脉尚缓和者,首先是控制饮食,少食肥甘厚味,用药稍佐助消化之品,如焦三仙、炒谷稻芽、鸡内金等,三分治,七分养,以养为主,脾胃自然容易恢复。
积滞再重兼有化热之象者则以保和丸加减;症见食欲不振,恶心频起,呕吐酸腐不化食物,腹痛胀满,按之尤甚,痛即欲便,便后痛减,大便次多,又不消化食物残渣,或大便干燥,或有潮热,夜寐不安,舌苔白厚腻,脉象滑数者,处以保和丸加减:陈皮6g,法半夏6g,云茯苓10g,炒枳壳6g,莱菔子6g,青连翘6g,焦三仙20g,大腹皮6g,鸡内金8g;化热明显者可酌加苇根10g,青竹茹10g。胃痛腹痛者,肝郁气滞者可加理气柔肝之品如香附米6g、广木香4g、炒枳壳6g、杭白芍8g等品;
积滞较重、不欲饮食,大便秘结,腹部胀满,喜食凉物,或发潮热,舌苔黄厚腻,体质尚可者,孔老常处以攻下导滞之方:荆三棱4g,蓬莪术4g,炒二丑各3g、生熟军各3g ,砂仁5g,鸡内金8g。孔老认为,现今的小儿,饮食一般都营养过剩,嗜食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滞生热而厌食,有些小儿用一般消导之品,效果不佳,而体质尚实,可任攻下者,可暂用峻利之品以下之,待积滞去而自欲饮食,但攻逐之品只可暂用,中病即止,只要掌握得度,并无损伤脾胃之患,故孔老每用之;
若伤脾较重者,症见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倦怠嗜卧,睡时露睛,腹胀,便溏者,可酌加健脾益气之品,如党参8g、山药10g、白术8g、茯苓10g、莲子8g、扁豆8g等品,但不可补之过甚,并佐以藿香8g、砂仁5g、木香5g等理气之品,使补而不滞,辅以饮食调理,自能建功;
若病后伤津,或过食辛燥肥甘,蕴热伤津等导致胃阴不足,亦可见食欲不振,症见面色萎黄,唇口干燥,不欲饮食,大便干燥,小便赤热,肌发枯槁,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者,当处以养胃阴之药,可酌选:霍石斛10g,天花粉10g,肥玉竹10g,南北沙参各10g,麦门冬...

▼ "小儿内伤脾胃病证治" 的相关文章:

湖北胃肠医院1脾虚胃寒的症状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根据治疗方面积累的经验,脾虚胃寒的症状如下:
1、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2、脾虚呕吐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3、脾虚出血...

根据体质选择饮食,保护脾胃

临床上,由于先天禀赋、年龄、性别、精神意志和地理环境等不同,使体质差异跟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体质类型。医学上对体质的分类纵然繁多,但主要仍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和阴阳五行为主,因体施养。
食疗是其中一种通过适量和合理的食物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及纠正脏腑阴阳的偏颇,从而增进健康的方法。但一旦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
所以,医生也很重视饮食,提出不少饮食养生的原则与方法。好像某些食物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如绿豆汤可预防中暑,葱白、生姜可预防伤风感冒等。合肥医院专家说,脾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养护必须依据体质从日常饮食出发,因为人健康与否就和脾胃有直接关系。而一旦脾胃生病很难调理,因为其是累积性的疾...

办公室养生之——松肩(脾胃虚弱,面色晦暗者请进)

http://pengboshi.blog.hexun.com/25035935_d.html
 
不经常运动的人,特别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因为用电脑的缘 故,双肩容易紧张而不能松沉,乃至影响到颈椎和整个后背,好像背着重物。从外表看来,这类人双肩习惯性上耸,即所谓的“架肩”,长 此下去脾胃之气容易积滞,进而面色苍白,四肢瘦弱,抑或是虚胖,体力不佳,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些均是脾胃虚弱,气机壅滞所导致的。因为双肩为中焦气 血流通的要津,明代李橚的《医学入门》中保养导引的方法中“开关法”和“起脾法”均是用 松肩的方法以...

你不应该忽视保养脾胃的重要性

胃痛、胃胀、反酸、嗳气、呃逆,几乎100%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遭受到脾胃带来的不适。脾胃是人重要的消化器官,它是人们吸收营养物质的第一道程序,由于每日我们都要吃东西消化食物,因此脾胃每天都要辛苦的工作。如果吃得不适当,吃多了就会给脾胃增加工作量,吃的太辛辣了就会刺激到脾胃。脾胃不好,消化不好,吸收营养就不好。中医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所以我们一生都应该把好好养护脾胃作为一件大事,经常呵护它,时时关心它,才能伴我们一生吃得香、活得好。
    事实上脾胃相当不好的人比较多,并不比心脑血管病患者少,但由于它并不像心脑血管病那样会引起威胁...

补气健脾法是补气法与健脾法的总合

。补气法适合气虚人群,健脾法适合脾虚人群。

  选用补益脾气或补气升阳的食物,如糯米、大枣、饴糖、蜂蜜、鹌鹑、鲫鱼、鳝鱼、鸽肉,配伍人参、党参、黄芪、茯苓、龙眼肉、升麻、三七等食物。

  补血滋阴法

  补血滋阴法是补血法与滋阴法酌总称。补血法适用于营血生化不足、久病血虚及各种失血后之血虚证,滋阴法可以治疗阴虚休质或热病久病后阴液不足。

  补血时用花生、大枣、龙眼肉、黄芪、当归与鸡肉、猪肝、羊肉等配伍,养心安神加入人参、当归炖猪心。滋阴息风用桑椹、黑豆、鳖肉、牡蛎肉或阿胶、鸡子黄汤等。滋阴清热用梨、藕、龟肉、鳖肉、生地黄、龟板、枸杞子、桑椹等。

  补肾益精法

  适用于肾气...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