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如饮食热则易于酸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木自甚,故为酸,或言吐酸,肝之味也。
胃为什么泛酸?酸者为寒者,误也。如酒之味苦性热,饮之则令人色赤气粗,喜怒如狂,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吐必酸,为热明矣。
吐酸病论:泛吐酸水,有寒热之分。
1】医家高鼓峰著《四明心法》曰:“凡吐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2】医家刘河间(刘完素)主热,言其化。他说:“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流而不腐,动而不蝼。故吐。呕吐酸者,胃膈热甚,则郁滞于气,物不化而为酸也。酸者肝木之味,如认为吐酸为寒者误也。
3】医家李东垣主寒,言其因。盖寒则阳气不舒,郁而有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木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
李氏认为:又有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悱郁之急,湿热蒸变,然总是木气所致。可知吐酸一证,虽分寒热,总以治肝为本。
一.热证:
吐酸兼心烦,咽干,口苦,苔黄,脉多弦数,宜泄肝清火,用佐金丸为主方,或加白螺丝壳,瓦楞子等,抑酸和胃。
二寒证:
1吐酸兼有胸腕胀闷。嗳气臭腐,苔白,脉多弦细,治宜温养脾胃,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加吴萸以温散肝郁;
2若发于食后,纳少苔厚,则加神曲,谷麦芽等,以消滞和胃;
3若湿浊留恋,舌苔白腻不化者,可加苍术,霍香,佩兰之属,以化湿醒脾;
4若食滞头痛,停食积饮,浊气上攻,胸腹胀满,嗳气吞酸,胃纳不佳,脉象滑象,治宜消导为主,方剂保和丸。
三.胃酸过多方:
1)大黄0.5克,甘草0.5克,水煎服;
2)蛋壳焙黄研粉,温开水冲服,功能治吐酸;
3)莱箙子,神曲各等分,研粉每服6克,日三服,功能治嗳腐吞酸,腹胀消化不良;
4)乌贼骨:研粉,每服0.5-1.5克,功能制酸;
5)乌贝散:乌贼骨2两,大贝1两,为末,每服二钱,制胃酸。
6)瓦甘散:瓦楞子2两,甘草1两,为末,每服三钱,制胃酸。
7)菖蒲:促消化分泌,解痉,制胃肠酸,镇静。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1年1月29日,星期6。
如饮食热则易于酸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木自甚,故为酸,或言吐酸,肝之味也。
胃为什么泛酸?酸者为寒者,误也。如酒之味苦性热,饮之则令人色赤气粗,喜怒如狂,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吐必酸,为热明矣。
吐酸病论:泛吐酸水,有寒热之分。
1】医家高鼓峰著《四明心法》曰:“凡吐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2】医家刘河间(刘完素)主热,言其化。他说:“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流而不腐,动而不蝼。故吐。呕吐酸者,胃膈热甚,则郁滞于气,物不化而为酸也。酸者肝木之味,如认为吐酸为寒者误也。
3】医家李东垣主寒,言其因。盖寒则阳气不舒,郁而有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木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
李氏认为:又有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悱郁之急,湿热蒸变,然总是木气所致。可知吐酸一证,虽分寒热,总以治肝为本。
一.热证:
吐酸兼心烦,咽干,口苦,苔黄,脉多弦数,宜泄肝清火,用佐金丸为主方,或加白螺丝壳,瓦楞子等,抑酸和胃。
二寒证:
1吐酸兼有胸腕胀闷。嗳气臭腐,苔白,脉多弦细,治宜温养脾胃,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加吴萸以温散肝郁;
2若发于食后,纳少苔厚,则加神曲,谷麦芽等,以消滞和胃;
3若湿浊留恋,舌苔白腻不化者,可加苍术,霍香,佩兰之属,以化湿醒脾;
4若食滞头痛,停食积饮,浊气上攻,胸腹胀满,嗳气吞酸,胃纳不佳,脉象滑象,治宜消导为主,方剂保和丸。
三.胃酸过多方:
1)大黄0.5克,甘草0.5克,水煎服;
2)蛋壳焙黄研粉,温开水冲服,功能治吐酸;
3)莱箙子,神曲各等分,研粉每服6克,日三服,功能治嗳腐吞酸,腹胀消化不良;
4)乌贼骨:研粉,每服0.5-1.5克,功能制酸;
5)乌贝散:乌贼骨2两,大贝1两,为末,每服二钱,制胃酸。
6)瓦甘散:瓦楞子2两,甘草1两,为末,每服三钱,制胃酸。
7)菖蒲:促消化分泌,解痉,制胃肠酸,镇静。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1年1月29日,星期6。
▼ "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的相关文章:
【转】 胃痛的刮痧疗法
胃痛的刮痧疗法[概述]胃痛又称胃脘痛,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最高,西医学中可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疼痛。
[病因病机]
1、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气失和而疼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脘闷胀痛。
3、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金诃藏医馆xx6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肝胃郁热证:证见口中泛酸,胃脘胀痛,两胁胀闷,嗳腐酸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治用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法,方用左金丸加减:黄连6g,吴茱萸5g,栀子10g,黄芩10g,乌贼骨20g,煅瓦楞30g。
2、肝胃不和证:证见反酸嗳气,两胁胀痛,胃脘胀满,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为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陈皮10g,枳壳10g,香附10g,川芎10g,炙甘草5g。
3、脾虚气滞证:证见反...
武汉肠胃医院|中西治疗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了怎么办?下面武汉胃肠医院的专家为大家介绍西医与中医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首先去除外因,即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或进流质饮食。急性腐蚀性胃炎除禁食外,适当禁诜胃、禁催吐,立即饮用蛋清、牛奶、食用植物油等;再去除内因,即积极治疗诱发病,如急性感染性胃炎应注意全身疾病的治疗,控制感染,卧床休息等。
(2)抗苗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有严重细菌感染者,特别是伴有腹泻者可用抗菌治疗。常用药:黄连素o.3g口服,每日3次;氟哌酸0。1—O.2g口服,每日3次;庆大霉素8万u,肌肉注射,每日2次。急性感染性胃炎可根据全身感染的情况,选择敏感的抗菌素以...
关于中医脾胃病论之:食滞内停病症初识
关于中医脾胃病论之:食滞内停病症初识脾和胃是管理仓库的官,储藏营养的场所,再由小肠管理接受,消化的东西,由此运输。胃是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喜燥恶湿。胃恶燥喜润。脾胃之间,燥湿相济,经常调和,以维持水谷消化,和输布正常生理功能;《伤寒来苏集》说:“脾为五脏之母。”
医家吴崑说:“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渐赢弱矣。。。”
食滞内停病症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或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泄,或泄后痛减,舌苔腻,脉象滑等。
分析:食积之证,多系饮食不节,过食暴饮所致,小儿较为多见。宿食停滞肠胃,故脘腹胀满疼痛;食...
[转载]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
原文地址: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作者:sxm201208 新华老中医专家根据传统中医治疗疾病讲究八纲辨证的原则,对胃癌辨证分型并加以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抑制胃癌肿瘤的发展。因此,中医治疗胃癌,辨证分型治疗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1.肝胃不和型:
[症状]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肋,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或呕吐反胃,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为主。
2.脾胃虚寒型:【相关推荐】中医对胃癌的治疗
[症状]胃脘胀隐痛,喜按就温,或暮食朝吐,或朝食暮吐,或食入不久又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无华,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