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几个常见问题汇总
导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现将病友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如下,从发病到正确治疗,希望朋友们能对此病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积极治疗,远离疾病困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五个常见问题汇总如下:
一、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46/100万),而成人发病率为38/100万左右。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根据北京儿童医院1955~1980年因出血性疾病住院的病儿4000例统计,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04例,占25.1%。近年的研究均支持ITP的免疫与免疫机制有关,因此认为应改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是什么?
约80%病儿在发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还有约20%病人的先驱病是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等疾病。约1%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
所以,认为病毒感染引起ITP不是由于病毒的直接作用而是有免疫机制参与;因为常在病毒感染后2~3周发病,且患者血清中大多数存在血小板表面包被抗体(PAIgG)增加,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细胞所破坏。急性型比慢性型抗体量更高,血小板破坏更多。有的病人同时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患者均半数母亲患有同样疾病;这些现象都支持ITP是免疫性疾病。
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容易与那些病种混淆?
1.过敏性紫癜:本病常以皮肤出血点、淤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伴血尿或大便潜血阳性。但血小板水平不减低,为二者主要鉴别之处。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可有皮肤黏膜出血表现,血常规示血小板减少。但同时多伴黄疸、发热、肾功能损害,骨髓象显示溶血性改变,有助于鉴别。
3.自身免疫病性血小板减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均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出现皮肤、脏器出血表现。自身抗体检查可见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多种抗体阳性,有助于鉴别。
4.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减少,同时多伴贫血及白细胞减少。脾脏多明显增大。
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分类:
(一)急性型
1.症状:皮肤出血点、淤斑,口唇黏膜血泡,鼻腔出血、牙龈渗血、舌体出血。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五个常见问题汇总如下:
一、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46/100万),而成人发病率为38/100万左右。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根据北京儿童医院1955~1980年因出血性疾病住院的病儿4000例统计,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04例,占25.1%。近年的研究均支持ITP的免疫与免疫机制有关,因此认为应改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是什么?
约80%病儿在发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还有约20%病人的先驱病是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等疾病。约1%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
所以,认为病毒感染引起ITP不是由于病毒的直接作用而是有免疫机制参与;因为常在病毒感染后2~3周发病,且患者血清中大多数存在血小板表面包被抗体(PAIgG)增加,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细胞所破坏。急性型比慢性型抗体量更高,血小板破坏更多。有的病人同时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患者均半数母亲患有同样疾病;这些现象都支持ITP是免疫性疾病。
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容易与那些病种混淆?
1.过敏性紫癜:本病常以皮肤出血点、淤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伴血尿或大便潜血阳性。但血小板水平不减低,为二者主要鉴别之处。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可有皮肤黏膜出血表现,血常规示血小板减少。但同时多伴黄疸、发热、肾功能损害,骨髓象显示溶血性改变,有助于鉴别。
3.自身免疫病性血小板减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均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出现皮肤、脏器出血表现。自身抗体检查可见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多种抗体阳性,有助于鉴别。
4.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减少,同时多伴贫血及白细胞减少。脾脏多明显增大。
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分类:
(一)急性型
1.症状:皮肤出血点、淤斑,口唇黏膜血泡,鼻腔出血、牙龈渗血、舌体出血。内...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几个常见问题汇总" 的相关文章:
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症状表现与检查
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
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一)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 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过敏性紫癜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性肾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便出血怎么办?--杭州市解放军第117医院普外科 龚谋春
问:大便出血怎么办?答:你提这个问题表述得太简单,因为造成便血疾病太多,几乎所有胃肠道疾病均可造成便血,有时也有可能是由于饮食造成便血的假象。
表述详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点:1、年龄,性别,2、大便的颜色,出血的量,3、排便情况,出血与大便的关系,3、肛门口有无脱出物,4、有无伴随腹痛、发热等其他症状等。
根据你的问题,我想有以下几种最可能的情况:1、大便是黑色的,说明出血在上消化道,主要老虑是胃和小肠的疾病。2、大便若是鲜红色的,则(1)附着于大便表面,便后有血滴下,且便有排便时疼痛/不疼痛的,可能存在肛门附近的疾病,如外/内痔、肛裂等,但也有可能是息肉或恶性肿瘤;(2...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型与临床什么是阳萎介绍检查法
陈忠怨主治医师,医疗专业毕业,自70年代起便开初自事...详细>>陈文伯主任医师,死于1936年,是著名中医女科和内科...详细>>
再死障碍性贫血概述 再死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类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分容量增加,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齐血细胞增加为主要表隐的一组综开征。据国内21省再死障碍性贫血(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心,分明矮于白血病的发病率;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心,急性再障为0.14/10万人心;各年龄组均否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发病率详高于女性。 普通表隐为贫血、出血、...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白血病的起病急缓不一,儿童和青年患者多起病多急骤,有高热,进行性贫血和严重的出血倾向。部分成人和老年人可缓慢起病,常因低热,乏力,脸色苍白,活动后气急,牙龈肿胀,皮肤紫癜和月经过多而就医。笔者根据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多年来对于 白血病的诊治经验,对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作详细介绍。一、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群 指因白血病细胞增生,抑制了正常的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生长,所引起的感染,出血和贫血等症状。
(一)感染 半数的病人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热型不定。较少畏寒,但出汗较多。虽然白血病本...
大便便血的原因及预防及预后
便血是指大便带血或全血便,是小肠以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常见于肛门、直肠、结肠及小肠疾病。临床症状除大便带血外,依病因不同而表现为发热,腹痛及全身其它部位出血。发病原因:导致大便便血的常见原因有肛门痔病、损伤、消化道炎症、恶变、血管病变等,某些急性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病症以及维生素缺乏等全身病症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大便便血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病症。大便便血的原因常见的有下消化道病症、全身性病症及上消化道病症。这些原因都是诊断大便便血时应考虑的因素。
1.大便便血的诊断之分清大便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
病变部位不同、病种不同,导致的大便便血情况也不同,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