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便血的原因及预防及预后

便血是指大便带血或全血便,是小肠以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常见于肛门、直肠、结肠及小肠疾病。临床症状除大便带血外,依病因不同而表现为发热,腹痛及全身其它部位出血。
发病原因:导致大便便血的常见原因有肛门痔病、损伤、消化道炎症、恶变、血管病变等,某些急性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病症以及维生素缺乏等全身病症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大便便血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病症。大便便血的原因常见的有下消化道病症、全身性病症及上消化道病症。这些原因都是诊断大便便血时应考虑的因素。
  1.大便便血的诊断之分清大便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
  病变部位不同、病种不同,导致的大便便血情况也不同,临床一定要仔细询问、分析病人主诉的病史,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以重视,以便快速、准确判断病变原因及部位,使检查更有针对性。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暗红色或有血块;血便相混则多见于上位结肠;血色多暗红,粘液血便、脓血便常提示大肠有炎症,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大肠息肉、阿米巴肠病等,亦可见于结肠恶变;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柏油样黑便,但当出血量多,在1000ml以上,排出较快,4小时左右排出时,则呈暗红色,甚至为较鲜红的血便。少量大便便血一般来源于肛门及直肠、乙状结肠病症,如内痔、肛裂、息肉、恶变等;大量大便便血多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大肠血管瘤、结肠血管扩路症以及痔术后继发性大出血等。
便血的症状
1.      患者常有肛门疾病史,及有毒物品接触史。
2.肛门、直肠及结肠疾病所致血便,多为鲜血,量少,伴大量粘液或脓液。直肠癌时,血便中混有坏死组织。
3.小肠疾病所致血便则量大,色暗红,呈番茄汁样,有腥臭味。其它系统疾病多为黑便。
4.粪便镜检,可见红细胞、脓细胞,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5.乙状结肠镜及钡剂灌肠,对肠道占位性病变、溃疡等所致的出血有确诊价值。
二、预防及预后
1.有消化道病变者,应积极治疗,防止出血。
2.注意休息,生活规律,避免过劳。
3.有出血倾向者,要积极找出原因,并给予积极治疗。
4.预后取决于便血的原发病因,若为肿瘤则预后不良。 

▼ "大便便血的原因及预防及预后" 的相关文章: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白血病的起病急缓不一,儿童和青年患者多起病多急骤,有高热,进行性贫血和严重的出血倾向。部分成人和老年人可缓慢起病,常因低热,乏力,脸色苍白,活动后气急,牙龈肿胀,皮肤紫癜和月经过多而就医。笔者根据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多年来对于 白血病的诊治经验,对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作详细介绍。
    一、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群  指因白血病细胞增生,抑制了正常的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生长,所引起的感染,出血和贫血等症状。
  (一)感染  半数的病人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热型不定。较少畏寒,但出汗较多。虽然白血病本...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型与临床什么是阳萎介绍检查法

陈忠怨主治医师,医疗专业毕业,自70年代起便开初自事...详细>>
陈文伯主任医师,死于1936年,是著名中医女科和内科...详细>>
再死障碍性贫血概述 再死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类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分容量增加,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齐血细胞增加为主要表隐的一组综开征。据国内21省再死障碍性贫血(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心,分明矮于白血病的发病率;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心,急性再障为0.14/10万人心;各年龄组均否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发病率详高于女性。 普通表隐为贫血、出血、...

肝硬化早期与晚期症状对比

很肝病患者一听肝硬化就认为是到肝病到末期了,其实上,肝硬化也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肝硬化治疗及时、得当,还是能够科学逆转的。早期肝硬化与晚期肝硬化的区别也能从症状中得到体现:
  
  一、肝硬化早期的症状
  
  由于肝硬化早期症状在临床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处于亚临床的病理变化阶段,有部分肝硬化早期病人可有如下表现。
  
  1、全身症状:主要有身体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
  
  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下降、恶心、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经适当治疗或休息后亦可缓解。其中食欲减退的出现较早且较突出。
  
  3、体征:早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较正常人稍差,或与正常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几个常见问题汇总

导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现将病友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如下,从发病到正确治疗,希望朋友们能对此病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积极治疗,远离疾病困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五个常见问题汇总如下:
一、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46/100万),而成人发病率为38/100万左右。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根据北京儿童医院1955~1980年因出血性疾病住院的病儿4000例统计,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04例,占25.1%。近年的研究均支持ITP的免疫...

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症状表现与检查

 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
   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
   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一)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 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过敏性紫癜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性肾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