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是满足身体还是心理需要?!
文/丰木色子
前几日和一位写言情小说的朋友聊天,他问我:“色子,你觉得男女出轨是为了满足身体还是心理需要呢?”
我想了想答:“应该说,无论男女,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
他笑了笑,伸出手和我一握,“呵呵,总算找到赞同我观点的人了!”
接着,他继续说:“有不少女人咨询我这问题,我回答是后者,可她们不理解,认为大多数女人是因为寂寞心理而出轨,而嫖娼的男人则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出轨。那么,色子,我想听听你为何得出这结论呢?”
色子回:
我想,即使不停招妓的男人,他也不单纯是因为生理需要旺盛,猎艳、征服及好奇何尝不是他的心理欲望?!——下一位在哪?她又会如何表现呢?我的魅力是否无敌?
男女出轨主要原因有四:
一、逃避压力和摆脱枯燥的生活。
已婚男女在承受不住现实的压力及陷入单调枯燥生活时,特别容易坠入情网。当他们工作事业不顺畅,家庭进入僵持期,对生活也渐渐失去了热情,内心感到无助、无能、无法做任何事情。因此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找一个善解人意的异性,逃离令人沮丧的现实环境。或许婚姻中并不欠缺任何事物,但审美疲劳及心灵麻木,只为偶尔的刺激和放纵,仅仅为了玩一玩,用以调剂他们乏味的生活。
二、为了证明自己魅力依旧。
女人在30-40岁,男人在40-50岁之间有一段叛逆期,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
在这个时间段,男人开始珍爱生命,抗拒老化。特别是那些工作勤奋的男人,他们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仿佛从来没有享受过生活的乐趣。于是,看到年轻的女孩子,他们就想重新来过,验证一下自己的魅力是否依旧。
而女人更侧重寻找被照顾关爱的感觉。因为大多数女人在家庭中都是扮演照顾者的角色,照顾男人、照顾孩子,其实女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更需要被照顾。当青春已逝,特别紧迫,美丽的外表不在,此刻特别需要展示一下最后的魅力。
三、当一方爱不在存心报复。
一方若是怀疑对方对自己不忠或不再关心他(她)又无法原谅或释怀,就很可能用出轨来报复。
也许太多的婚姻生活...
前几日和一位写言情小说的朋友聊天,他问我:“色子,你觉得男女出轨是为了满足身体还是心理需要呢?”
我想了想答:“应该说,无论男女,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
他笑了笑,伸出手和我一握,“呵呵,总算找到赞同我观点的人了!”
接着,他继续说:“有不少女人咨询我这问题,我回答是后者,可她们不理解,认为大多数女人是因为寂寞心理而出轨,而嫖娼的男人则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出轨。那么,色子,我想听听你为何得出这结论呢?”
色子回:
我想,即使不停招妓的男人,他也不单纯是因为生理需要旺盛,猎艳、征服及好奇何尝不是他的心理欲望?!——下一位在哪?她又会如何表现呢?我的魅力是否无敌?
男女出轨主要原因有四:
一、逃避压力和摆脱枯燥的生活。
已婚男女在承受不住现实的压力及陷入单调枯燥生活时,特别容易坠入情网。当他们工作事业不顺畅,家庭进入僵持期,对生活也渐渐失去了热情,内心感到无助、无能、无法做任何事情。因此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找一个善解人意的异性,逃离令人沮丧的现实环境。或许婚姻中并不欠缺任何事物,但审美疲劳及心灵麻木,只为偶尔的刺激和放纵,仅仅为了玩一玩,用以调剂他们乏味的生活。
二、为了证明自己魅力依旧。
女人在30-40岁,男人在40-50岁之间有一段叛逆期,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
在这个时间段,男人开始珍爱生命,抗拒老化。特别是那些工作勤奋的男人,他们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仿佛从来没有享受过生活的乐趣。于是,看到年轻的女孩子,他们就想重新来过,验证一下自己的魅力是否依旧。
而女人更侧重寻找被照顾关爱的感觉。因为大多数女人在家庭中都是扮演照顾者的角色,照顾男人、照顾孩子,其实女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更需要被照顾。当青春已逝,特别紧迫,美丽的外表不在,此刻特别需要展示一下最后的魅力。
三、当一方爱不在存心报复。
一方若是怀疑对方对自己不忠或不再关心他(她)又无法原谅或释怀,就很可能用出轨来报复。
也许太多的婚姻生活...
▼ "出轨是满足身体还是心理需要?!" 的相关文章:
张国荣自杀后在医学院做的讲座稿-林举达邹晓波
(剖析名人自杀心理历程)-此文是张国荣自杀后第四天为医学院学生讲座的讲稿
张国荣存在的心理问题
抑郁症
自杀
张国荣心理问题
一、性别取向紊乱
生理上是一个男人,而内心深处(人格的深层)是一个女人。
二、同性恋者
有一同性爱人——唐先生
三、童年的心理事件是今日自杀的根源(Freud):
从小缺乏母爱:只有概念母亲,而无亲生母亲感,亦无奶妈感。
幼年缺乏亲情和关爱。
四、抑...
心理咨询师谈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或躯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
组疾病,发生率在儿童精神障碍中占第2位。由于儿童心理
生理特点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儿童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成
人有明显差异。常见类型有焦虑症、恐怖症、学校恐怖症、
癔症、强迫症,但临床类型常有重叠而不易分型 1。现介绍
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焦虑症、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癔症。
1 焦虑症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是一组以莫名的紧张、恐惧与
不安为表现的情绪障碍,常与恐怖症、强迫症并存。
1.1 病冈
儿童焦虑症主要与心理社会冈素及遗传因...
大学生自杀心理案例
心理咨询师考试:大学生自杀心理案例患者情况:吴某,男,十九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家庭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本人体检未见异常。他出身工人家庭,有一个弟弟。父母对他和他弟弟在生活上管束较严,但在学习问题上对孩子们无过分要求。吴某上高中以前身心状况良好,性格开朗而倔犟,好学上进,成绩优良,与同学关系很好;入高中后,由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不当,使其受到长时间的精神刺激。
吴某自述:“自高中三年级到考入大学后,长期郁郁寡欢,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兴趣索然,时常心烦意乱,学习感到吃力,考试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现在,我对未来的前景感到渺茫,毫无信心。与同学相处得也不好,整天忧心忡忡,不想与他人说话。时...
太原心理医生论述弗洛伊德的影响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弗洛伊德对艺术和文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这也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本身变化的一种反映。弗洛伊德关于艺术家的某些基本观念(甚至是偏见),在精神分析学的 “史前时期”,即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创精神分析学以前,就以他的童年经验为基础而意味深长地成形了。因此,在他昂首阔步的“英雄时期”,即根据性、梦和无意识的见解论述他关于艺术家的主要看法的19世纪90年代到1914年这一段时期内,弗洛伊德很少超越他早期的艺术观点和趣味。他把艺术家看成是有点乖僻而神经过敏的人,这些人以由自己失败所产生的成功的幻想来补偿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败。正如我们在第二章中所说,在这一时期,弗洛...
你、我、他 大家都有病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病,你有病吗?心理问题1:不想长大--让我赖在童年吧
不想长大,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儿童自我当权”,也就是说,在一个成人的外壳下,有一个儿童的灵魂,于是所做的事,都像是3 岁小孩的行为。80后早当家的孩子概率很少,所以大多数都很习惯当孩子,偶尔带点孩子气是可爱的,但如果任何事都让3岁的自己处理,就会产生适应问题。对一个人成人来说,放弃做成人的权利,等于放弃了心理成长,心理发展水平,也就会一直停留在3岁。
安全风向标:每天多放“成人自我” 出来一分钟,你的心理就有机会长大。
心理问题2:恋爱受挫--分手却不懂失恋
80后的年纪,到2010年,最大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