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临床研究的方式、方法、方向!
1.问题的提出
作为恶性肿瘤谱中最重要的肿瘤之一的肺癌,每年世界范围内诊断的新病例超过了50万例,国内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也较快,90年代达20.41/10万。对于这一发病率日益增长的肿瘤,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治疗效果一直不尽人意。肺癌的治疗有哪些?
是什么原因使得肺癌的生存率裹足不前呢?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的研究情况。
从1933年首例的肺癌全肺切除术以来,手术一直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即使是完全性切除的肺癌病例,其5年生存率也仅在40%左右,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在肺癌的局部复发和转移上。既然外科手术对肺癌的局部控制不足,同为局部治疗手段的放射治疗,自然被列入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计划中。下面是一些研究结果:
肺癌研究组于1986年报道了230例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术后放射治疗的随机研究,结论是术后放疗能减少N2病人的复发,但不能提高生存率。同样结论的报道也见于相隔10年后的1996年,英国的Stephens等报道了16个中心308名病人的随机研究,结论是术后放射治疗能减少和推迟局部复发和骨转移,但不能提高生存率。
澳大利亚的Mayer等1998年报道了155名NSCLC病人的随机研究,结论为尽管目前的结果还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7),但术后放射治疗的趋向是可能有延长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作用。
美国著名的Mayo医院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把224名接受了术后放射治疗的病人,按术后复发危险性的高低和生存情况分成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三个组进行分析,结论是高、中危险组的病人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而低危险组的病人则效果不确切。
俄罗斯Bartchuk等702例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放射治疗明显地提高了生存率和减少了局部复发率。
法国Lafitte等报道了160例T2N0M0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结果,结论是对这一期的肺癌,术后放射治疗既不能减少局部复发率,也不能提高生存率。
国内汪楣等166例的随机分组研究,术后放射治疗明显降低了局部复发,但3,5年生存率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没有统计学的差异。
钱浩和王瑞芝等分别于1993和1995年报道认为,如果手术切除彻底,无残留淋巴结,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做不做放疗对生存率无...
作为恶性肿瘤谱中最重要的肿瘤之一的肺癌,每年世界范围内诊断的新病例超过了50万例,国内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也较快,90年代达20.41/10万。对于这一发病率日益增长的肿瘤,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治疗效果一直不尽人意。肺癌的治疗有哪些?
是什么原因使得肺癌的生存率裹足不前呢?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的研究情况。
从1933年首例的肺癌全肺切除术以来,手术一直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即使是完全性切除的肺癌病例,其5年生存率也仅在40%左右,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在肺癌的局部复发和转移上。既然外科手术对肺癌的局部控制不足,同为局部治疗手段的放射治疗,自然被列入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计划中。下面是一些研究结果:
肺癌研究组于1986年报道了230例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术后放射治疗的随机研究,结论是术后放疗能减少N2病人的复发,但不能提高生存率。同样结论的报道也见于相隔10年后的1996年,英国的Stephens等报道了16个中心308名病人的随机研究,结论是术后放射治疗能减少和推迟局部复发和骨转移,但不能提高生存率。
澳大利亚的Mayer等1998年报道了155名NSCLC病人的随机研究,结论为尽管目前的结果还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7),但术后放射治疗的趋向是可能有延长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作用。
美国著名的Mayo医院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把224名接受了术后放射治疗的病人,按术后复发危险性的高低和生存情况分成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三个组进行分析,结论是高、中危险组的病人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而低危险组的病人则效果不确切。
俄罗斯Bartchuk等702例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放射治疗明显地提高了生存率和减少了局部复发率。
法国Lafitte等报道了160例T2N0M0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结果,结论是对这一期的肺癌,术后放射治疗既不能减少局部复发率,也不能提高生存率。
国内汪楣等166例的随机分组研究,术后放射治疗明显降低了局部复发,但3,5年生存率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没有统计学的差异。
钱浩和王瑞芝等分别于1993和1995年报道认为,如果手术切除彻底,无残留淋巴结,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做不做放疗对生存率无...
▼ "肺癌临床研究的方式、方法、方向!" 的相关文章:
肿瘤标志物的含义029-81509580
AFP: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
临床上各项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
肺癌的放射治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的癌,而气管癌和转移性肺癌不包括在内。肺癌是目前世界上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1989年上海市区男性肺癌发病率为61.9/10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女性发病率为19.7/10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3位。其发病原因可能和吸烟、职业因素、电离辐射、空气污染和生物学因子等有关。一、解剖及侵犯、转移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肺分居于纵隔两侧,膈肌以上,借肺根和肺韧带与纵隔相连。右肺由水平裂和斜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叶;左肺由斜裂将其分成上、下两叶,左肺上叶舌段相当于右肺中叶。气管约在第5胸椎水平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