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艾灸的时间强度的掌握

单阿姨您好;
经过您的指点,我的宝宝现在口周围已经的青色已经不太明显了,睡觉也好一些了。我用的是随身灸和金艾条,每晚在宝宝入睡后给他灸,每次30多分钟,会不会太久了。
2011-1-21 21:41:20
博主回复:一般宝宝口唇周围青色应该是脾胃不和的表现,所以在给宝宝施灸的时候,可以艾灸中脘,神阙,身柱,大椎。还可以加上足三里,如果感觉太多的穴位自己难于操作,可以用中脘和神阙即可。孩子有上火的症状,可以加灸涌泉穴。
在给宝宝艾灸的时间上,一定要先尝试,循序渐进地艾灸,逐渐叫孩子学会适应。如果是晚上用随身灸给宝宝艾灸,那么,一定不要太热,免得烫着宝宝。刚开始用随身灸给孩子施灸的时间,每次15分钟左右即可,但是这个时间和热度是成正比的,假如15分钟很热,比您30分钟温热的效果要好很多,如果是30分钟温温的,也可以,前提是要保证宝宝的安全,不要烫伤孩子。这样久了也会有效果。
有的孩子有鼻炎,就必须要用手持艾条施灸,以前我给外孙施灸的时候,就是等他睡着后给他施灸,我先用手的敏感部位体会一下热度,多远适合宝宝。这个时候在尝试给宝宝艾灸,但是孩子的皮肤是很嫩的,他对热度会更加敏感,有时候稍热一点,宝宝会动。这个时候我会离得稍远一点,坚持移动艾条,不要再一个部位停留太久。孩子睡觉艾灸,也就是温和灸,还要根据他体位的变换而我们跟着变换。如果他是仰卧的,我的艾条就在上面,如果他是侧卧的,我的艾条就在侧面。大人给孩子施灸要随着孩子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给孩子艾灸肺俞,大椎,和神阙都可以使用随身灸,一定要包严了,感觉到温热不要有烫的感觉,大人时刻用你的手体验艾灸的热度,免得烫伤孩子。往往宝宝有随身灸在身上,有的孩子会微微出汗,您可以随时摸一摸,如果出汗太多,请及时撤掉随身灸。待他的汗稍落下来,你可以在给他放在您要施灸的部位。如果有的宝宝不出汗,但是睡觉也很安慰,那么就是他感觉是舒服的,就可以这样施灸。有的宝宝在施灸的过程中会有口干舌燥,记得一定要给孩子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就可以泻火。感觉上火严重,或有的宝宝有便秘发生。最好在命门到长强之间用比较圆润的刮痧板,抹上宝宝霜轻轻刮痧,你会看到少有的痧痕,记住,给宝宝刮痕有痧痕即可以了。
 

▼ "宝宝艾灸的时间强度的掌握" 的相关文章:

养生四宝——叩齿、咽津、握固、鸣天鼓

养生四宝——叩齿、咽津、握固、鸣天鼓
叩齿、咽津、握固、鸣天鼓,是中国道家传统养生四宝。
(一)叩齿的操作与效应
叩齿,真气可流通于周身百节,能去心火,治牙痛。
《九真高上宝书神明经》中讲:“叩齿之法,左相扣,名曰:‘打天钟’;右相叩,名曰:‘捶天磬’。”叩齿三十六遍为佳。《长生秘旨》讲:“叩齿行功时必要舌抵上腭,则舌下玄膺穴矣。”“此窍开,真气可流通于周身百节。”
(二)咽津操作及效应
咽津,“玉池清水灌灵根。”心液滋合,气血流畅,水火既济,上润顶门,中注五岳,溉脏润身,诸疾不生。
《逍遥子导引诀》讲:“以舌搅牙龈之上下(一般三十六下为佳),每作三次乃止。”“津液满口,...

颈椎病的症状及治疗 巧按脚底反射区治疗颈椎病

   面对着“无赖”颈椎病的缠身,年轻患者不得不放下工作,来关注自己的健康投资。可颈椎病的治疗,反复无常,让很多年轻人拿它没办法。对于颈椎病的症状及治疗,专家指出了一条明路—通过脚底放射区的按摩+『一枕见笑』颈椎治疗枕,可以达到出奇的效果!


    颈椎病的表现症状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专家经过研究发现。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司的反射区。通过治疗足底反射区即可产生令人惊奇的疗效。
 &n...

艾灸的度如何掌握?

我们每天应该艾灸多长时间?可能每个人的心中还是一个谜?我就看到很多网友问,阿姨我是否每天需要艾灸,我应该艾灸多长时间,那么几天算是一个疗程呢?每个疗程是否需要间隔?间隔多久合适?我想这些问题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话题,今天就着这个网友提的问题,我来写一篇这样的文章。   一、是否每天都要艾灸:这里面就要分三个层次来回答。 1,如果您是治疗疾病,而且是慢性病,那么您在刚开始艾灸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地艾灸,开始的十天内,最好每天都要艾灸,自己体会灸感,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以你适应为度。过去这10天后,感觉很好,可以继续这样艾灸,也可以隔日艾灸。如果艾灸的穴位太多,可以每日取几个穴位,灸够量,...

脑瘫儿中脑水平反射检查

中脑水平反射
    中脑水平的反射为翻正反射,也称立直反射。该反射是指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能动调节身体各部分,使身体恢复直立的状态。翻正反射出生后可见到,但以4~12个月最明显,以后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而逐渐完善。翻正反射是自动反应,它维持着:①头在空间中的正常姿势;②头颈和躯干间正常序列关系;③躯干与肢体间的正常排列。
   (1)颈立直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向一侧转动时,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随着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为阳性反应,这是一种总体运动(图1-18)。
 &n...

八段锦“握固”的养生功效

握固,是传统养生方法中一个十分常见的基本手势,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养生功法当中。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四套健身气功中,易筋经的“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五禽戏的“猿摘”以及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等均采用了这一手势。为何这个简单的拇指内握动作备受养生专家们的青睐?它到底有什么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呢?   1.握固的历史溯源
  “握固”一词,出现的年代应当是很早的。在《老子》第五十五章记载:“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老子说,含德深厚的人,就好比是出生不久的婴儿……虽然他筋骨柔弱,但是他的拳头握得多紧呀!唐玄宗李隆基注解为“赤子骨弱筋柔而能握拳牢固。”大概古人看到出生不久的婴儿...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