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病例)

 
一、概述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常见外感病。感冒如见广泛流行,症状较重,则又称为“时行感冒”。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属感冒范畴,流行性感冒等属时行感冒范畴。
 
本病中医又称“伤风”、“伤寒”、 “冒寒”、“重伤风”、“冒风”等,多因风邪乘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
 
二、诊断要点:
 
1、以局部症状为主,主要有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等。
 
2、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常表现为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腰背酸痛等。
 
3、血象检查白细胞多为正常或减少。
 
三、穴位热敏化分布
 
以头面部及项背部为高发区,多出现在风池、风府、大椎、肺俞、太阳、上印堂等区域。
 
四、灸疗操作
 
根据上述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1.风池穴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感到热感透至颅内并扩散至整个颈后部且向头顶部传导,灸至感觉消失为止;
 
2.大椎、肺俞穴三角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整个颈背部且向头顶传导,灸至感传完全消失;
 
3.太阳、上印堂穴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头面部,灸至感传完全消失。
 
五、感传活动
 
1.感传性质:以温热感为主,亦可见酸胀、疼痛(非施灸局部)、灼热(非施灸局部)、麻木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凉感。
 
2.感传形式和路径:感传形式为扩散、深透、循一定路线传导(有蚁行、流水等形式)等。如灸风池穴热感透至颅内、扩散至颈后部且传向头顶,灸大椎、肺俞穴热感透至深部、扩散至整个颈背部且向头顶传导,灸太阳、上印堂穴热感扩散至整个头面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
 
陈某某,男,51岁,于2005年5月14日就诊。主诉鼻塞头疼一天...

▼ "感冒(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病例)" 的相关文章:

《伤寒论》条文三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

伤害专论

九味羌活汤】一名(冲和汤)四时发散之通剂。
  【组成】羌活 防风 川芎 白芷 细辛 苍术 黄芩 甘草 生地 加生姜三片 葱白三茎,水煎服。
活人败毒散
     治伤寒温疫,风湿风眩,拘蜷风痰,头痛目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老人小儿皆可服。
  【组成】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白茯苓 桔梗 人参各一两 甘草五钱 以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人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或沸汤点服,烦热口干,加黄芩。
  【集注】赵羽皇曰:东南地土卑湿,凡患感冒辄以伤寒二字混称,不知伤者正气伤于中,寒者寒气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内不伤者也,仲景医门...

肛周封闭术

  术前       术后
肛周创面整形修复术、肛周封闭术
 
患者:于某
 
现病史:三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红肿、胀痛不适,无恶寒发热,不伴肛周溢脓、溢液,不伴便后肿物脱出,不伴便血,大便一次/日,质中通畅,量可,当时入广州番禺肛肠医院求治,诊断“肛周脓肿、痔”,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痔切除术”,术后消炎对症治疗,肛周肿痛剧烈,行走困难,影响患者生活、休息。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以“肛周脓肿术后感染”收入我科。
...

喉痛声嘶及失音的6种治疗方法

一、风寒袭受之喉痛失音
某男。35岁。暴感风寒,喉痛声音嘶哑,恶寒无汗,脉紧,舌苔白,稍有咳嗽,乃金实不鸣,当以辛散为治。处方:
水炙麻黄3克,苦杏仁10克,粉甘草6克,炙紫莞5克,射干10克,制半夏10克,信前胡5克,苏叶3克,炒把叶10克。水煎服。
二诊:昨服药后,虽得汗不多,但恶寒脉紧已减,舌苔稍薄,喉痛稍平,声音未复,咳嗽转剧,仍当续开之。
原方去苏叶,加款冬花5克,浙贝母10克,白桔梗7克。
三诊:恙势续见好转,脉舌均已趋平,声音尚未全复,仍有咳嗽,便秘,续用轻剂投之,仍当节制饮食,防避风寒,否则恐其复剧。处方:
苏薄荷3克,净蝉衣3克,苦杏仁10克,白桔梗10克,浙贝母...

夏季感冒:藿香正气水与香薷饮

6月25日,友中午短信: 孩子早上有点低烧,上午喝葛根汤吐了,高烧现在一直39度,肚子涨痛,舌尖红,舌苔黄薄,扁桃体充血,忽冷忽热,无汗,昨晚吃的不消化(后来问到是玉米 粒),晚上咬牙,大便有不消化物,没有小便,奢睡,用小柴加白芍行吗?不出汗怎么办啊? 填单时手脚热,现手脚凉,恶心想吐但吐不出来。 脑海里模糊地晓得,夏天该要用去暑湿的药。罗大文章里也提到。想起去年夏天自家孩子发烧老师给的方子:风寒夹暑湿,香薷饮加减:香薷 厚朴 白扁豆 藿香 佩兰 柴胡 黄芩(这个处方里面去暑湿的力量不够?) 给她孩子喝了以后,半小时不到全吐了。我嘱她给孩子少量频服,半个小时喝4-5口。并且说要到第二天凌晨...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