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专论
九味羌活汤】一名(冲和汤)四时发散之通剂。
【组成】羌活 防风 川芎 白芷 细辛 苍术 黄芩 甘草 生地 加生姜三片 葱白三茎,水煎服。
活人败毒散
治伤寒温疫,风湿风眩,拘蜷风痰,头痛目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老人小儿皆可服。
【组成】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白茯苓 桔梗 人参各一两 甘草五钱 以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人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或沸汤点服,烦热口干,加黄芩。
【集注】赵羽皇曰:东南地土卑湿,凡患感冒辄以伤寒二字混称,不知伤者正气伤于中,寒者寒气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内不伤者也,仲景医门之圣,立法高出千古,其言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以失于固密而然,可见人之伤寒,悉由元气不固,肤腠之不密也,昔人常言伤寒为汗病,则汗法其首重矣,然汗之发也,其出自阳,其源自阴,故阳气虚,则荣卫不和而汗不能作,阴气弱则液津枯,涸而汗不能滋,但攻其外不顾其内可乎,表汗无如败毒散羌活汤,其药加二活二胡芎苍辛芷群队辛温,非不发散,若无人参生地之大力者居乎其中,则形气素虚者,必至亡阳,血虚挟热者,乃至亡阴,而成痼疾矣,是败毒散之人参者,冲和汤之生地,人谓其补益之法,我知其托里之法,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流连发中,带补真元,不致于耗散,施之于东南地卑气暖之乡,最为相宜,此古人制方之义,然形气俱实,或内热炽盛,则更当以河间法为是也。胡天钖曰非其时而有其气,惟气血两虚之人受之,寒客荣而风客卫,不可峻剂,故稍从其轻者,此羌活汤败毒散所由立也,九味汤主寒邪伤荣,故于发表中加芎地,引而入血,即借以调荣,用姜葱为引,使通体汗出,应三阳血分之邪,直达而无所滞矣,败毒散主风邪伤卫,故于发表中加参苓枳桔,引而达卫,固托以宣通,用生姜为使,使留连肺部,则上焦气分之邪不能干矣,是方亦可用黄芩者,以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一以润之,一以清之也。
《万病回春》 > 卷之二
伤寒(附伤风)
脉:脉阳浮而阴弱,谓之伤风。邪在六经俱弦加之。阳浮,卫中风也;阴弱,荣气弱也。风伤阳,故浮虚也。
脉浮紧而无汗,谓之伤寒。寒伤荣,荣实则卫盈。阳浮紧,邪在上焦,主欲吐也。脉浮、头项痛、腰脊强,病在太阳。脉长、身热、鼻干、目疼、不得卧,病在阳明。脉弦、胸胁痛、耳聋、往来寒热,病在少阳。脉沉细、...
【组成】羌活 防风 川芎 白芷 细辛 苍术 黄芩 甘草 生地 加生姜三片 葱白三茎,水煎服。
活人败毒散
治伤寒温疫,风湿风眩,拘蜷风痰,头痛目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老人小儿皆可服。
【组成】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白茯苓 桔梗 人参各一两 甘草五钱 以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人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或沸汤点服,烦热口干,加黄芩。
【集注】赵羽皇曰:东南地土卑湿,凡患感冒辄以伤寒二字混称,不知伤者正气伤于中,寒者寒气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内不伤者也,仲景医门之圣,立法高出千古,其言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以失于固密而然,可见人之伤寒,悉由元气不固,肤腠之不密也,昔人常言伤寒为汗病,则汗法其首重矣,然汗之发也,其出自阳,其源自阴,故阳气虚,则荣卫不和而汗不能作,阴气弱则液津枯,涸而汗不能滋,但攻其外不顾其内可乎,表汗无如败毒散羌活汤,其药加二活二胡芎苍辛芷群队辛温,非不发散,若无人参生地之大力者居乎其中,则形气素虚者,必至亡阳,血虚挟热者,乃至亡阴,而成痼疾矣,是败毒散之人参者,冲和汤之生地,人谓其补益之法,我知其托里之法,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流连发中,带补真元,不致于耗散,施之于东南地卑气暖之乡,最为相宜,此古人制方之义,然形气俱实,或内热炽盛,则更当以河间法为是也。胡天钖曰非其时而有其气,惟气血两虚之人受之,寒客荣而风客卫,不可峻剂,故稍从其轻者,此羌活汤败毒散所由立也,九味汤主寒邪伤荣,故于发表中加芎地,引而入血,即借以调荣,用姜葱为引,使通体汗出,应三阳血分之邪,直达而无所滞矣,败毒散主风邪伤卫,故于发表中加参苓枳桔,引而达卫,固托以宣通,用生姜为使,使留连肺部,则上焦气分之邪不能干矣,是方亦可用黄芩者,以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一以润之,一以清之也。
《万病回春》 > 卷之二
伤寒(附伤风)
脉:脉阳浮而阴弱,谓之伤风。邪在六经俱弦加之。阳浮,卫中风也;阴弱,荣气弱也。风伤阳,故浮虚也。
脉浮紧而无汗,谓之伤寒。寒伤荣,荣实则卫盈。阳浮紧,邪在上焦,主欲吐也。脉浮、头项痛、腰脊强,病在太阳。脉长、身热、鼻干、目疼、不得卧,病在阳明。脉弦、胸胁痛、耳聋、往来寒热,病在少阳。脉沉细、...
▼ "伤害专论" 的相关文章:
骶尾部藏毛窦临床手术治疗20例
骶尾部藏毛窦和藏毛囊肿(Pilonidal sinus and Pilonidal cyst)统称为藏毛疾病(Pilonidal disese),临床上比较少见,是在骶尾部皮内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男性多于女性,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伴有感染时可见恶寒、发热、周身不适。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 南阳市中心医院肛肠科袁泉良 临床上比较少见,是在骶尾部皮内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男性多于女性,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也可表...感冒(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病例)
一、概述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常见外感病。感冒如见广泛流行,症状较重,则又称为“时行感冒”。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属感冒范畴,流行性感冒等属时行感冒范畴。
本病中医又称“伤风”、“伤寒”、 “冒寒”、“重伤风”、“冒风”等,多因风邪乘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
二、诊断要点:
1、以局部症状为主,主要有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等。
2、全身症状...
[转载]伤寒论十四讲(13-14) 刘渡舟教授
很好,受益匪浅原文地址:伤寒论十四讲(13-14) 刘渡舟教授作者:书法中医 第十三讲 对寒热错杂诸方综述 《伤寒论》所载的寒热之药并用方剂,概括起来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一共八个方子。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已经讲过,栀子干姜汤从略,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可以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下面分别对各方剂进行简要叙述。
一、半夏泻心汤
...
《伤寒论》条文三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