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区别
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区别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都有着语言、记忆、认知等智能障碍的 共同特征,但两者的病因病理与临床表现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病因方面,老年痴呆症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已证实与老龄化和遗传基因以及脑内乙酰胆碱神经元减少等相关;血管性痴呆则因脑动脉供血障碍所致。在病理上,老年痴呆症在脑神经系统有特征性病理变化,如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血管性痴呆基本病理是脑动脉硬化。从临床表现看,老年性痴呆起病缓慢,常无明显起病期,多无特殊自觉症状,呈全面痴呆,其人格障碍显著,对病的自知力早期就已丧失;而血管性痴呆常有高血压史,起病急剧,阶段性进展,常在痴呆出现时已有运动障碍、说话不清、吞咽障碍、强哭强笑等表现。分清老年痴呆的类型在于指导治疗和认识疾病的预后,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脑内乙酰胆碱的减少,血管性痴呆则应用一些改善脑内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病变,病情持续发展,为不可逆的病变,预后不佳。血管性痴呆呈阶段性进展,如无再次脑梗塞,病情可保持稳定,早期治疗可使智能障碍有所改善,故称为可逆性痴呆,预后较前者为好。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都有着语言、记忆、认知等智能障碍的 共同特征,但两者的病因病理与临床表现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病因方面,老年痴呆症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已证实与老龄化和遗传基因以及脑内乙酰胆碱神经元减少等相关;血管性痴呆则因脑动脉供血障碍所致。在病理上,老年痴呆症在脑神经系统有特征性病理变化,如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血管性痴呆基本病理是脑动脉硬化。从临床表现看,老年性痴呆起病缓慢,常无明显起病期,多无特殊自觉症状,呈全面痴呆,其人格障碍显著,对病的自知力早期就已丧失;而血管性痴呆常有高血压史,起病急剧,阶段性进展,常在痴呆出现时已有运动障碍、说话不清、吞咽障碍、强哭强笑等表现。分清老年痴呆的类型在于指导治疗和认识疾病的预后,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脑内乙酰胆碱的减少,血管性痴呆则应用一些改善脑内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病变,病情持续发展,为不可逆的病变,预后不佳。血管性痴呆呈阶段性进展,如无再次脑梗塞,病情可保持稳定,早期治疗可使智能障碍有所改善,故称为可逆性痴呆,预后较前者为好。
▼ "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区别" 的相关文章:
老年痴呆究竟给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
老年痴呆究竟给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
调查显示,老年痴呆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并且呈上升趋势。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居世界第一位,日本的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非常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病率接近于40%。在我国,目前老年痴呆患者已有600万人,每年平均还有40万老年人加入这个行列,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至2000万人以上。这些问题对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是十分严峻的。
老年痴呆不仅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打破了一个家庭的平静和幸福,因此老年痴呆被称作幸福家庭的“杀手”。那么老年痴呆究竟给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首先,老年痴...
哪些中药可以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s dementia AD),是以智力衰退和行为、人格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病症。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脑中风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常用的方法有:1.补肾为主,益精填髓。
由于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是本病的基础病机。因此,围绕此法治疗该病多收到满意疗效。
杨晓[1]等采用补肾健脑丸治疗老年性痴呆92例,方中熟地、制首乌、女贞子补肾填精、强筋骨;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鹿角胶 补肾壮阳生精补髓,强健筋骨;远志、石菖蒲、炒枣仁开窍养神,安神定志;五味子、麦冬益气...
4个老年痴呆有1个中国人 压力让痴呆年轻化
4个老年痴呆有1个中国人 压力让痴呆年轻化我国是老年痴呆的重灾区。据国际老年痴呆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数量已达600多万,并正以每20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全球每7秒钟就有一个人被确诊为老年痴呆,而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老年痴呆已成为仅次于血管病、癌症和脑卒中的第四大杀手。
不少专家更为忧心的是,老年痴呆正逐渐年轻化。50多岁的女儿陪同80岁老母亲看病,竟双双被诊断为老年痴呆;未满50岁的人常常遇事就忘、丢三落四,同样是老年痴呆惹的祸……专家明确表示,老年痴呆整整提前了10年。
痴呆早了10年
57岁的高级工程师老曹在北京某科研机构工作,30多年来,老曹以业务能力...
怎样照顾好老年痴呆症病人
怎样照顾好老年痴呆症病人老年痴呆不单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作为家属,首先应该认识到老年痴呆症并不是“精神错乱”,要多咨询医生,多与其他护理者交流经验。
其次,由于有很多病人走出去之后很难回到家里,所以要保证这些病人的安全,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要控制病人外出。同时,最好将病人资料(包括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写在一张卡片上,放在病人身上,就算他迷路了,别人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联系到他的家人。另外,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关好门窗,防止病人外出。
第三,我们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避免病人受到伤害。比如,去除容易引起病人摔倒的危险因素,如绳索、破旧的垫子、易滑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