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自杀怕死论
《六十四、自杀怕死论》
有人会说:既然越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那么自杀的人不怕死,为什么却死了。这话听起来好象很对,似乎不怕死第一定律错了。其实心理事物都是逆反的,不是不怕死第一定律错了,而是这句话错了。错就错在一般人都认为自杀者不怕死,他都自己去死了还能怕死吗?他要怕死还会自己去死吗?这话听起来感觉很对,但凡是感觉对的,就是错的,感觉错的,就是对的。其实自杀的人并不是不怕死,而是最怕死,正因为最怕死,才非死不可,正因为最怕死,才自己逼死自己。这就是越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不怕死第一定律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有个农村妇女,要到田野里上吊,当她把绳子搭在树上正要上吊时,突然看到树上有一窝马蜂,吓得拽掉绳子就跑,从今以后,再也没有自杀的念头。如果她不怕死,还怕马蜂吗?马蜂能螫死吗?如果能螫死,不就省得她自己费劲上吊了吗?也许有人会说:“这种人根本不是真想自杀!只是想吓唬吓唬人”。如果她当众要上吊,可能是以死要挟别人,但她一个人偷偷到田野里去上吊,又去要挟谁呢?也许有人会说:“她不怕死,但就是怕痛。”这也都是跟着感觉走的,假如不怕死,辣椒水,老虎凳都不怕,还怕马蜂吗,只有胆小鬼才会认为马蜂螫的疼痛难忍,不怕死的人刀割火烫也觉不着痛。一个连痛都怕的人还能不怕死吗?这种不怕死都是假不怕死,都是怕死鬼的借口。
香港电视连续剧《万水千山总是情》里有一个故事,一对私奔的恋人,因欠了大量赌债被债主带着一帮歹徒持刀追赶索债,他们逃到一个屋子里,实在走投无路,决定一起自杀。但采用什么自杀方式好呢,上吊吧,嫌太吓人,服毒吧,嫌太痛苦,最后决定割脉。但当他们都露出腕,拿起刀,正要实施自杀时,突然索债的歹徒们赶到,大叫打门。顿时两人吓得魂飞魄散,恐惧万分地说:“这怎么办呀?他们冲进来会杀我们的!”既然他们都准备自杀了,还怕杀吗?如果真不怕死,被歹徒杀害不正好省得自己动手了吗?
其实自杀的人不是不怕死,而是最怕死,认为自杀者不怕死是跟着感觉走的,但心理事物是逆...
有人会说:既然越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那么自杀的人不怕死,为什么却死了。这话听起来好象很对,似乎不怕死第一定律错了。其实心理事物都是逆反的,不是不怕死第一定律错了,而是这句话错了。错就错在一般人都认为自杀者不怕死,他都自己去死了还能怕死吗?他要怕死还会自己去死吗?这话听起来感觉很对,但凡是感觉对的,就是错的,感觉错的,就是对的。其实自杀的人并不是不怕死,而是最怕死,正因为最怕死,才非死不可,正因为最怕死,才自己逼死自己。这就是越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不怕死第一定律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有个农村妇女,要到田野里上吊,当她把绳子搭在树上正要上吊时,突然看到树上有一窝马蜂,吓得拽掉绳子就跑,从今以后,再也没有自杀的念头。如果她不怕死,还怕马蜂吗?马蜂能螫死吗?如果能螫死,不就省得她自己费劲上吊了吗?也许有人会说:“这种人根本不是真想自杀!只是想吓唬吓唬人”。如果她当众要上吊,可能是以死要挟别人,但她一个人偷偷到田野里去上吊,又去要挟谁呢?也许有人会说:“她不怕死,但就是怕痛。”这也都是跟着感觉走的,假如不怕死,辣椒水,老虎凳都不怕,还怕马蜂吗,只有胆小鬼才会认为马蜂螫的疼痛难忍,不怕死的人刀割火烫也觉不着痛。一个连痛都怕的人还能不怕死吗?这种不怕死都是假不怕死,都是怕死鬼的借口。
香港电视连续剧《万水千山总是情》里有一个故事,一对私奔的恋人,因欠了大量赌债被债主带着一帮歹徒持刀追赶索债,他们逃到一个屋子里,实在走投无路,决定一起自杀。但采用什么自杀方式好呢,上吊吧,嫌太吓人,服毒吧,嫌太痛苦,最后决定割脉。但当他们都露出腕,拿起刀,正要实施自杀时,突然索债的歹徒们赶到,大叫打门。顿时两人吓得魂飞魄散,恐惧万分地说:“这怎么办呀?他们冲进来会杀我们的!”既然他们都准备自杀了,还怕杀吗?如果真不怕死,被歹徒杀害不正好省得自己动手了吗?
其实自杀的人不是不怕死,而是最怕死,认为自杀者不怕死是跟着感觉走的,但心理事物是逆...
▼ "六十四、自杀怕死论" 的相关文章:
普遍存在的对自杀的误解“悲秋”过度
5.想要自杀的人是真的想死事实上很少人并不想死,他们只是想要遁离那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境逢,大部合曾经想过要自杀的人如今都很高兴他们还活着。他们道当时他们并不想要完毕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是想终止自己的痛甘。9.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并和他人合享个人财富,表明这个人有佳转和恢复的迹象事实上大少数想自杀者在心情佳转先,才有精力开始作出一定的方案,安排他们的财富。这种个人财富的安排有时类似于最初希望取遗嘱。
1.取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事实上一般应该和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取一个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可能使其发生相信的感觉,可以帮帮他们反确处理一些沉大问题,并缓系他们的压力,愿意花时间沉...
不自杀的承诺
早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深圳富士康工人自杀的个人观点的文章。最近,在网络世界,我又看到一则怪异的报导。在为苹果代工生产iPad和iPhone的工厂里,工人们被要求签承诺不自杀的协议书。以下是网络信息的来源:
http://equalmoney.org/2011/05/chinese-ipad-factory-workers-have-to-promise-not-to-commit-suicide/
http://www.ifans.com/forums/showthread.php?t=341697
http://www.mac-forums.com/forums/apple-rum...
《复旦32岁女教师患乳腺癌》有感于“三十岁现象”的蔓延
近期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复旦三十二岁女教师患乳腺癌,感叹“买房买车买不到健康”!唏嘘不已。何以在现代社会下,优秀的青年人总是“前仆后继”地付出巨大的身体代价。早在七八年前,我们就在深圳发现三十岁上下优秀的年青女性,突兀地表现出了一个乳腺癌高发年龄段。当时我的博士生曹某就咨询我,为何会如此?我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做了个解读:这些女孩往往都是内地最优秀的大学生,要强、能力也强,不服输,抗压能力亦不错,一心争强好胜!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圳闯荡。经过五六年、七八年拼搏,或许获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却付出了一些代价。何也?因为在深圳这样的“爱拼才能赢”的文化氛围重压下,这些很优秀的女性,一方面争强好胜...
病人在医院自杀,谁之过?
在3月11日上午10时左右,一患者在我院内科住院3天后跳楼自杀。患者系70余岁男性,患“肺心病”长久不愈,经济困难,子女不孝,唯有年迈妻子相伴,多次向他人流露干脆死了算的念头,当天趁其老伴上卫生间,无人看管之际,自行拔除手上输液器,纵身从病房阳台跃下……就在患者自杀后不久,自称其子女的家属成批来院闹个不停……死者家属认为,病房阳台没有防护措施,病人死在医院内,就是医院的责任,索赔20万。医院认为,在患者住院期间,医生护士没有违反诊疗护理常规,患者在住院期间也从未向医生护士透露过有自杀的念头,并无异常的行为举止,我们只是在事后向死者病友和一些家属了解到其平时就有自杀的念头,医院不存在过错,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