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拔罐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现代医学认为,病因是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腰外伤、积累性劳损,使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椎管内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和脊髓而引起腰腿疼痛综合征。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不同分为寒湿型、瘀血型及肾虚型3型。
    一、寒湿型
    (一)症状
    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转侧不利,静卧痛势不减,或伴有下肢肢体麻木重着疼痛,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
    (二)治法
    (1)选穴 肾俞、腰阳关、阴陵泉、委中。
    (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3-1]。
             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俯卧位,在腰部,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3-1)。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2-l-10]。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见图2-23-3)。
    (3)拔罐方法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腰部及沿着下肢疼痛部位加温和灸20分...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拔罐疗法" 的相关文章:

中医拔罐穴位有讲究

近几年来,拔罐成为大众十分喜爱的养生保健项目。同针灸一样,拔罐也是讲究穴位的。那么,您知道拔罐时都有哪些常见的穴位吗?在这些穴位上拔罐,又能起到怎样的治疗效果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如下: 
 
    1、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

罐装的暴利 奶粉价格迷局

  罐装的暴利?奶粉价格迷局

  站在满架奶粉前的吴敏脑子里又闪过了那个困扰她许久的问题:自家宝宝一直在喝的圣元优博二阶段婴幼儿奶粉,罐装价格是每900克179元,而袋装每400克只要59元,换算一下,500克罐装奶要比900克袋装奶贵将近50块钱。按宝宝每月两罐奶粉的消耗量计算,一年下来,至少得多掏1110元。

  虽然导购员解释,两种包装的奶粉在品质上没什么差别,但吴敏不放心,还是咬咬牙一直买罐装。不过,每次把一罐罐奶粉放进购物车时,她心里始终有个“疙瘩”:自己多掏的几十块钱到底换回了什么?更优质的奶粉?还

  仅仅是更漂亮的包装?

  近一年来,就在大家沸沸扬扬议论奶粉品质...

拔火罐对腰椎间盘突出有用吗

拔火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作用吗?空军医院脊柱专家表示,拔火罐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作用。

  拔火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
  在治疗腰腿病时,一般可采用留罐、走罐法,对气血瘀滞型的患者,可在肾俞、大肠俞、次 等穴使用刺络拔罐法,即拔罐前先用三棱针点刺几下,然后拔罐,使之出血,加强治血祛瘀的作用。“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由于它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拔火罐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在临床中非常实用。
  哪些人不适合拔火...

饭后消食养颜羹---自制山楂银耳罐头

    
 
    山楂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功能。所以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山楂中含有的山萜类及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可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从医院里开出来的大山楂丸,一下能吃好几个,这个东西我可有年头没吃过了,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卖了。

    银耳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

走罐疗法

「概述」
走罐疗法亦称推罐,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
「操作方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此...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