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内伤瘀血与常见内科疑难症
经穴内伤瘀血与常见内科疑难症
欢迎海内外医界、武医等前贤后哲交流探讨,或疑似自己有各类损伤后遗症即伤瘀变病者咨询.
QQ:793509731 E-mail:793509731@qq.com
至今临床没有内伤专科,对无开创性损伤的内伤瘀血,除非有内脏破裂,而淤在腠理层(皮内脏外之间)的离经之血,即无法诊断,更无法辨析其变病。所发内病变,与内科症状无异。
如慢性支气管炎,竟被断断续续输液年余,导致肺、胃、肝连续发病,肺气肿、萎缩性胃炎、肝硬化三病接连发作,不治身亡。其他脏腑亦见如是。明明告诉医者胸部曾经有外伤史,就是不知所云,不明其理。
再若肺系病,如肺积水、溃脓、空洞、结核、胸膜炎、肿瘤,无不与肺经伤瘀有关;
再若肝系病,小三阳竟然未经过急性肝炎、慢肝,而直入肝硬化,甚至肝癌。胆囊结石反复几十年不愈,甚至胆囊切除肝内胆管结石一直不愈;
再若心系病,不明原因的心绞痛,夜晚痛得半死,次日检查,心电图又查不出任何问题。乃至冠心病、传导阻滞、心肌充血、尖瓣脱垂、心律不齐、心肌梗死等等;
再若各类型慢性胃炎、溃疡、功能紊乱、营养障碍、导致低血压、贫血、内脏下垂等等;
再若慢性肾炎(特别是肾萎缩)、肾结石、骨质增生、不孕不育、虚肿、阳萎、性冷淡,等等,
上述诸症有的单独出现,有的多症形成证而同时发作,有的两经症(或证)连续或同步发病,有的与各脏情志变病同时发病,有的与躯体变病同步发病,或一穴病多经之发作,或多穴病多症(或多证)之发作,“其为病,诸变百出,不可胜言,无从逆料”(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上述诸症无论外因还是内因致病,常呈慢性、反复、迁延、转移、多发,乃至由良性转恶性,体内‘诸正’日见式微,体质日衰。邪盛夺正,中西医各补法罔效。是乃源于外伤却成内宿之瘀转成变病的致病内因。当各微生物致病诱因其发病“喧宾夺主”时,现代医学不识伤瘀变病,最后只知道手术,能说传统医学落后吗?
伤哪里,哪里就病变。临床涉及几乎内外各科。中医内科有提到瘀血,但没有系统辨病辨治。诊断瘀血的标准也仅知其一。故内伤变病再以细菌、病毒等...
▼ "经穴内伤瘀血与常见内科疑难症" 的相关文章:
凉食易引起子宫内膜异位导致瘀气滞血 嘉兴妇科实施预约看病的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可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同房疼痛、大便坠胀等。子宫内膜异位症饮食应忌一切寒凉食品。行经前后,尤须注意进食过热的汤、菜,生冷食物均属忌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现后就要及早的治疗,如果已经治疗过,那么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从饮食上进行合理的搭配,是促进康复重要的环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饮食规则应该掌握,家禽、蛋乳、鱼鲜一般均可食用,气血虚少者用以益气养血效果较好。田螺、蛤蚌、蟹、鳖偏凉食,宜少食。过于肥厚之肉品忌食。谷类、豆类、薯类作为主食,均可食用,无需避免。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饮食忌食
(1)、可以多吃一些干果。...
教您如何不生病之\"血瘀质\"
67岁的薛女士,膝关节痛到不能走路,同时长老年斑。老年斑并不是什么长寿的标志,而是瘀血的代名词,反过来说,那些斑时间长了是越变越大,其实它不是长大了,而是坏死的细胞在不断地堆积,越堆越多,它堆积之后会堵塞经络,堵塞血管,就像我们经常见到的堵车,本来是一辆车堵住了,开走它就没事了,但是因为前面一辆车堵住了,所以后面的跟着都塞住了。医生诊断:整个舌质边上有一块一块的瘀点,我们称为瘀斑。整个脸色是比较暗,一派血瘀黯滞的表现,尤其是两个眼圈,下眼睑都是黑眼圈的表现,鼻和嘴唇都是紫暗的。她的整个舌是胖大的、非常紫暗,而且有瘀斑。舌下静脉很明显是瘀络,而且病人出现有明显的关节的肿胀疼痛,以及功能障碍,...
宫腔镜配合化瘀通管方治疗宫外孕后输卵管阻塞临床观察
罗凌 马展虹 陈娟(广州仁爱医院,广州,510175)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通管方配合宫腔镜对宫外孕后输卵管阻塞的作用。方法:把97例宫外孕后输卵管阻塞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宫腔镜配合化瘀通管方,对照组用宫腔镜治疗,治疗周期3个月。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阻塞、重复性宫外孕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比较,观察组重复性宫外孕占6.4%,宫内妊娠率58.1%。结论:宫腔镜配合中药化瘀通管方有明确的疏通输卵管、改善输卵管功能的作用,并可提高宫内妊娠率。
[关键词] 宫外孕后 输卵管阻塞&n...
通阳祛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7例临床观察
提 要 运用自拟通阳祛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7例。结果: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2%。认为本病由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痹阻胸阳所致。治疗时心绞痛发作期以宣痹通阳,活血祛瘀为主;缓解期以补气养阴通阳为主,佐以活血祛瘀。 近5年来,笔者运用自拟通阳祛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1994~1999年门诊病人。37例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48~76岁,平均63.2岁;病程8个月~16年;西医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15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中医诊断学中瘀血指征,为什么只有特异性而没有普遍性?
中医诊断学中瘀血指征,为什么只有特异性而没有普遍性?中医诊断学中提到的瘀血的诊断标准是:“面色黧黑、皮肤甲错、唇舌紫暗、痛有定处、固定不移、脉涩”,但是,这些标准只有特异性,没有普遍性。
伤瘀五脏,可现五色,并非只有黧黑一种颜色!
皮肤甲错者,极少数,遍体伤瘀者都少之又少地会出现这种症状。
唇舌紫暗,当瘀兼见虚寒者才多见,并非所有伤瘀者都有。
‘痛有定处、固定不移’,这一点现代医患均将其视为是否有瘀伤的判断标准,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