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设置环境变量(转)
1、引言
在linux系统下,如果你下载并安装了应用程序,很有可能在键入它的名称时出现“command not found”的提示内容。如果每次都到安装目标文件夹内,找到可执行文件来进行操作就太繁琐了。这涉及到环境变量PATH的设置问题,而PATH的设置也是在linux下定制环境变量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基于RedHat 9.0,详细讲解了环境变量定制的问题。
2、变量简介
Linux是一个多用户的操作系统。每个用户登录系统后,都会有一个专用的运行环境。通常每个用户默认的环境都是相同的,这个默认环境实际上就是一组环境变量的定义。用户可以对自己的运行环境进行定制,其方法就是修改相应的系统环境变量。
3、定制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是和Shell紧密相关的,用户登录系统后就启动了一个Shell。对于Linux来说一般是bash,但也可以重新设定或切换到其它的Shell。根据发行版本的情况,bash有两个基本的系统级配置文件:/etc/bashrc和/etc/profile。这些配置文件包含两组不同的变量:shell变量和环境变量。前者只是在特定的shell中固定(如bash),后者在不同shell中固定。很明显,shell变量是局部的,而环境变量是全局的。环境变量是通过Shell命令来设置的,设置好的环境变量又可以被所有当前用户所运行的程序所使用。对于bash这个Shell程序来说,可以通过变量名来访问相应的环境变量,通过export来设置环境变量。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
3.1 使用命令echo显示环境变量
#本例使用echo显示常见的变量HOME
$ echo $HOME
/home/lqm
3.2 设置一个新的环境变量
$ export HELLO=”Hello!”
$ echo $HELLO
Hello!
3.3 使用env命令显示所有的环境变量
$ env
SSH_AGENT_PID=1875
HOSTNAME=lqm
SHELL=/bin/bash
TERM=xterm
HISTSIZE=1000
……
3.4 使用set命令显示所有本地定义的Shell变量
$ set
BASH=/bin/bash
……
3.5 使用unset命令来清除环境变量
$ export TEST=”test” #增加一个环境变量TEST
$ env | grep TEST #此命令有输出,证明环境变量TEST已经存在了
TEST=test
$ unset TEST #删除环境变量TEST
$ env | grep TEST &
相关文档:
vi /etc/sysconfig/i18n
将内容改为
LANG="zh_CN.GB18030"
LANGUAGE="zh_CN.GB18030:zh_CN.GB2312:zh_CN"
SUPPORTED="zh_CN.GB18030:zh_CN:zh:en_US.UTF-8:en_US:en"
SYSFONT="lat0-sun16"
这样中文在SSH,telnet终端就可以正常显示了。
......
2.2 构建ARM Linux交叉编译工具链
构建交叉编译器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确定目标平台。在GNU系统中,每个目标平台都有一个明确的格式,这些信息用于在构建过程中识别要使用的不同工具的正确版本。因此,当在一个特定目标机下运行GCC时,GCC便在目录路径中查找包含该目标规范的应用程序路径。GNU的目标规范格式为CPU-PLATF ......
虚拟机下linux下可以用使用主机的串口(虚拟机添加硬件里面可选)
linux下的超级终端minicom
进入超级终端的命令
[root]#minicom -s
选择串口一项
需要设定串口ttyS0(你的串口的设备名)
波特率115200
硬件流控关闭(默认是开启,如果开启的话,不能用键盘输入)
软件流控关闭
Save setup as dfl
exit
OK,这就可 ......
强制通过堆栈传递参数,不要用寄存器传递
仔细看一下有asmlinkage的地方通常是系统调用的函数,因为在系统调用中,寄存器从用户空间传过来后SAVE_ALL压入堆栈,接着调用相应的系统调用函数,这样系统调用函数一定要保证是通过堆栈传递参数的
转贴一段:
The asmlinkage tag is one other thing that we should observe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