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2.6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说明
笔记适用于Linux的2.6.10以后的内核。
笔记以Linux
Device
Driver3提供的scull程序(scull目录中的main.c和scull.h)为记录主线,并以该驱动程序中的各种系统调用和函数调用流程为记
录顺序。比如,module_init( )和module_exit(
)为相对应的一对系统调用,一般书籍中都会放在一起讨论,但是本笔记却不会这样,而是在需要调用的时候才会涉及,因此module_init(
)会放在笔记开始时,也就是刚加载module时讨论,而module_exit( )则会放在笔记结束前,也就是要卸载module时再加以讨论。
该笔记的的目的是为了对Linux Device Drvier3中提到的各个知识点作一下整理,理清一下头绪,从而能让我对Linux驱动程序加深整体或者全局上的理解。
注:个人理解,有误难免!
*******************************************
驱动程序module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用Linux提供的命令加载驱动module
2、 驱动module的初始化(初始化结束后即进入“潜伏”状态,直到有系统调用)
3、 当操作设备时,即有系统调用时,调用驱动module提供的各个服务函数
4、 卸载驱动module
一、 驱动程序的加载
Linux驱动程序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编译进内核,另一种是编译成module形式,然后在需要该驱动module时手动加载。对于前者,还有待学习。
Module形式的驱动,Linux提供了两个命令用来加载:modprobe和insmod。
其
中modprobe可以解决驱动module的依赖性,即假如正加载的驱动module若引用了其他module提供的内核符号或者其他资源,则
modprobe就会自动加载那些module,不过,使用modprobe时,必须把要加载的驱动module放在当前模块搜索路径中。而insmod
命令不会考虑驱动module的依赖性,但是它却可以加载任意目录下的驱动module。
一般来说,在驱动开发阶段,使用/sbin/insmod比较方便,因为不用将module放入当前module搜索路径中。
一旦使用insmod加载模块,则Linux内核就会调用module_init(scull_init_module)特殊宏,其中scull_init_module是驱动初始化函数,可自定义名称。
在用insmod加载module时,还可以给module提供模块参数,但是这需要在驱动源代码中加入几条语句,让模块参数对insmod和驱动程序可见,如:
static char *whom=”world”;
static int howmany=10;
module_param(howmany,int,S_IRUGO);
module_param(whom,charp,S_IRUGO);
这样,当使用/sbin/insmod scull.ko whom=&rdqu
相关文档:
引用:http://blog.chinaunix.net/u/12207/showart_2061214.html
关于2.6.31遇到的问题
错误提示1:
drivers/built-in.o(.init.text+0x3bad): In function `con_init':
include/trace/events/kmem.h:47: undefined reference to `.L1452'
解决:
vi /usr/src/linux/drivers/char/vt.c 找到static int __init con_init ......
linux 常用命令总结:
一。 通用命令:
1. date :print or set the system date and time
2. stty -a: 可以查看或者打印控制字符(Ctrl-C, Ctrl-D, Ctrl-Z等)
3. passwd: print or set the system date and time (用passwd -h查看)
4. logout, login: 登录shell的登录和注销命令
5. pwd: print or set the system ......
RHEL5搭建DNS服务器实现名称解析 四
(1)设置正向解析区域
正向解析区域用于实现域名到IP地址之间的转换。下面是一个正向解析区域的配置内容举例:
zone “my.internal.com” {
type master;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