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日志文件系统
众所周知,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每种操作系统都有自己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直接影响着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Linux下的文件系统通常有两种,即日志文件系统和非日志文件系统,以下简单介绍两类文件系统。
一、 非日志文件系统
非日志文件系统在工作时,不对文件系统的更改进行日志记录。
文件系统通过为文件分配文件块的方式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每个文件在磁盘上都会占用一个以上的磁盘扇区,文件系统的工作就是维护文件在磁盘上的存放,记录文件占用了哪几个扇区。另外扇区的使用情况也要记录在磁盘上。文件系统在读写文件时,首先找到文件使用的扇区号,然后从中读出文件内容。如果要写文件,文件系统首先找到可用扇区,进行数据追加。同时更新文件扇区使用信息。不同的文件系统用不同的方法分配和读取文件块。例如,dos/windows就使用fat文件系统,而windows NT则采用NTFS文件系统。
非日志文件系统能够工作得很稳定,但是,它存在不少问题。各位请看,对于一个普通的日志文件系统,如Ext2文件系统,如果系统刚将文件的磁盘分区占用信息(meta-data)写入到磁盘分区中,还没有来得及将文件内容写入磁盘,这时意外发生了:系统断电了,结果会造成:文件的内容仍然是老内容,而meta-data信息是新内容,二者不一致了。
让我们再看一下Linux系统中fsck是如何工作的:通常情况下,当 Linux 系统启动时,首先运行fsck,由它扫描/etc/fstab 文件中列出的所有本地文件系统。fsck 的工作就是确保要装载的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是处于可使用的状态。当系统关闭时,fsck又把所有的缓冲区数据转送到磁盘,并确保文件系统被彻底卸载,以保证系统下次启动时能够正常使用。
然而意想不到掉电或者其它故障会导致系统死机、重启。出现这种情况时,操作系统来不及卸载文件系统。重启后,fsck对磁盘进行彻底扫描,全面地检查元数据,竭尽全能修正检查过程中能找到的所有错误。对所有的元数据做彻底的一致性检查极其耗时。文件系统越大,完成彻底的扫描时间就越长。Fsck也会碰到它无法修复的磁盘错误。碰到这种情况,就是简单地将文件删除或另存为一个文件。在高密度访问的数据中心,fsck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数据文件破坏。只有当fsck 完成扫描、检查与修复工作后,Linux系统才能开始使用。当然,如果有严重的文件或数据丢失的话,系统很可能无法重新启动了!
非日志文件系统的种类:
Linux可以支持种类繁多的文件系统,几乎所有的Linux发行版都用ext
相关文档:
1. HCI层协议概述:
HCI提供一套统一的方法来访问Bluetooth底层。如图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HCI) 就是用来沟通Host和Module。Host通常就是PC, Module则是以各种物理连接形式(USB,serial,pc-card等)连接到PC上的bluetooth Dongle。
在Host这一端:application,SDP,L2cap等协议 ......
一:前言
最近在研究android的sensor driver,主要是E-compass,其中用到了Linux input子系统.在网上也看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感觉还是这篇分析的比较细致透彻,因此转载一下以便自己学习,同时和大家分享!
(这篇博客主要是以键盘驱动为例的,不过讲解的是Linux Input Subsystem,可以仔细的研究一下!)
键盘驱动将检 ......
PCI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总线标准,它提供了许多优于其它总线标准(如EISA)的新特性,目前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并且最为通用的总线标准。Linux的内核能较好地支持PCI总线,本文以Intel 386体系结构为主,探讨了在Linux下开发PCI设备驱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一、PCI总线系统体系结构
PCI是外围 ......
1. 最常用的命令列表
下面列出十个在使用linux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命令。这里只作简单介绍,具体用法请参考后面内容。
cat,显示文件内容。
cd,改变目录路径。
cp,复制文件。
find,查找文件。
grep,搜索、过滤信息。
ls,列出目录信息。
more,分页显示。
rm,删除文件或目录。
vi,调用vi文本编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