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history.go() 的妙用(转)
在Web开发中,会遇到从一页(父页)导向另一页(子页),并且要求“返回”父页的情况,在这里如果用ASP.NET提供的 Response.Redirect()方法,往往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返回后,重新加载了页面,无法保存导向子页前的状态,等等,在这里我就介绍 一下如何使用JavaScript中history.go()函数来实现返回功能并且保存住状态的方法。
这个函数用起来很简单,只要在页面上加一个html的input元素,例如:
<input type="button" value="返回">
然后再为这个元素添加onclick属性,如:
<input type="button" value="返回" onclick="history.go(-1);">
这样就能达到返回上一页的效果。但是,往往在实践中,并没有这么简单,当你在向服务器提交请求的时候,引起页面回发,你再用history.go(-1) 这招就不灵啦,它在这里是返回你回发前的状态,go后面的参数,实际上就是标识你要返回你回发第前n次的状态,所以只要能记住回发了几次,就能用 history.go(-n)准确地返回到父页了。
在Web开发中,全局变量也是存不住的,当页面回发后,全局变量的值就会丢失,取而代之的是视图状态,所以我们就只能用视图状态来记录回发的次数了。那么就封装一个视图状态属性把。
public int returnCount
{
get{
if(ViewState["returnCount"] == null)
ViewState["returnCount"] = 0;
return (int)ViewState["returnCount"];
}
set { ViewState["returnCount"] = value ;}
}
定义好这个后,把他放到Page_Load里面,让他每次在页面回发时减1,这样就能准确的记住回发了几次。
相关文档:
[转帖]JavaScript窗体大小
网页可见区域宽:document.body.clientWidth
网页可见区域高: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网页可见区域宽:document.body.offsetWidth (包括边线的宽)
网页可见区域高:document.body.offsetHeight (包括边线的宽)
网页正文全文宽:document.body.scrollWidth
网页正文全文高:docume ......
navigator对象主要用于检测浏览器的版本,该对象的属性主要有:
appcodeName:
appVersion
.....
JavaScript中保留字。。。
转换函数eval("12.34*12")
parseInt()
parseFloat();
join() 把一个数组的所有元素都转换成字符串
reverse()颠倒数组
sort排序
concat()
slice()
splice()
push()
pop()
toString() ......
javascript的history.go(-1)
echo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alert("留言不能为空!");history.go(-1);}</script>';}
echo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alert("留言不能为空!");return true;}</script>';}
这是不刷新页面的方式 ......
1.在HTML中使用<script>元素引入JavaScript。
该元素有两个属性,language声明要使用的脚本语言,src属性是可选的,用于引用外部JavaScript文件。
NB
:现在大多使用type属性(type=“text/javascript”)替代language属性,以便更好地支持XHTML(可扩展HTML)。
2.一般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