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内存泄漏和垃圾回收机制
JAVA会产生内存泄露吗?首先,答案是肯定的。Java虽然有垃圾回收器,但依然存在泄漏。
Java内存泄漏跟C/C++内存泄漏的概念不一样:C/C++的内存泄漏是指Malloc了一些资源,最后没有free掉,内存没有回收,这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存黑洞;而Java的泄漏则可能是别的原因,Java对象的存在对程序已经没有意义,但是对象在程序周期内一直存在,这个可能会导致Java的内存泄漏。
总结原因,大概有下面几个方面:
(1)Java的某个对象被一个生命周期很长的类不当持有,这个是Java内存泄漏最主要的原因,对象在某个Task中没有主动清除,其宿主在工作时会不断增加该对象的引用数,也就会吃掉更多的内存,从而导致内存泄漏;
(2)在Runtime Exception的时候,没有用finally{}来释放某些资源;
(3)变量范围的扩大,比如说一个方法的局部变量被定义成类的变量,这样导致变量的生命期变长,有可能导致泄漏(这个和第一点还是有点像的)。
那么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Gabage Collection)是怎么样的呢?垃圾收集机制是指jvm用于释放那些不再使用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java语言并不要求jvm有gc,也没有规定gc如何工作。不过常用的jvm都有gc,而且大多数gc都使用类似的算法管理内存和执行收集操作。垃圾收集的目的在于清除不再使用的对象。gc通过确定对象是否被活动对象引用来确定是否收集该对象。两种常用的方法是引用计数和对象引用遍历。
(1)引用计数:引用计数存储对特定对象的所有引用数,也就是说,当应用程序创建引用时,jvm必须适当增减引用数。当某对象的引用数为0时,便可以进行垃圾收集。
(2)对象引用遍历:早期的jvm使用引用计数,现在大多数jvm采用对象引用遍历。对象引用遍历从一组对象开始,沿着整个对象图上的每条链接,递归确定可到达(reachable)的对象。如果某对象不能从这些根对象的一个(至少一个)到达,则将它作为垃圾收集。在对象遍历阶段,gc必须记住哪些对象可以到达,以便删除不可到达的对象,这称为标记(marking)对象。
然后,gc要删除不可到达的对象。删除时,有些gc只是简单的扫描堆栈,删除未标记的对象,并释放它们的内存以生成新的对象,这叫做清除(sweeping)。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内存会分成好多小段,而它们不足以用于
相关文档:
数年前,当和一个软件团队一起用 Java 语言编写一个应用程序时,我体会到比一般程序员多知道一点关于 Java 对象序列化的知识所带来的好处。
关于本系列
您觉得自己懂 Java 编程?事实上,大多数程序员对于 Java 平台都是浅尝则止,只学习了足以完成手头上任务的知识而已。
大约一年前,一个负责管理应用程序所有用户设置 ......
JAVA核心技术观后感
这周大家都基本上买了一本《JAVA核心技术》来看,虽然我的书下周才能拿到,但是我还是翻了下别人的,大致了解了一下里面的内容。以下就是我粗糙的整理。
JAVA并不只是一种语言,而是一个完整的平台,有一个庞大的库,其中包含很多可以重用的代码和一个提供诸如安全性,跨操作系统的可移 ......
一个软件设计的好坏,我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整体架构,而这个整体架构其实就是你对整个宏观商业业务的抽象框架,当代表业务逻辑的高层抽象层结构 合理时,你底层的具体实现需要考虑的就仅仅是一些算法和一些具体的业务实现了。当你需要再开发另一个相近的项目时,你以前的抽象层说不定还可以再次利用 呢,面对对象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