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入门】八、DIV CSS 块状元素和内联元素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块级元素、内联级元素的定义和解析:
块元素(block
element)一般是其他元素的容器元素,块元素一般都从新行开始,它可以容纳内联元素和其他块元素,常见块元素是段落标签'P"。
“form"
这个块元素比较特殊,它只能用来容纳其他块元素。
如果没有css的作用,块元素
会顺序以每次另起一行的方式一直往下排。而有了css以后,我们可以改变这种html的默认布局模式,把块元素摆放到你想要的位置上去。而不是每次都愚蠢
的另起一行。需要指出的是,table标签也是块元素的一种,table based layout和cssbased
layout从一般使用者(不包括视力障碍者、盲人等)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布局,除了页面载入速度的差别外,没有其他的差别。但是如果普通使用者不经意点了
查看页面源代码按钮后,两者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就非常大了。基于良好重构理念设计的css布局页面源码,至少也能让没有web开发经验的普通使用者把内容快
速的读懂。从这个角度来说,css layout code应该有更好的美学体验。
你能够把块容器元素div想象成一个个box,或者如果你玩过剪贴文载的话,那就更加容易理解了。我们先把需要的文章从各种报纸、杂志总剪
下来。每块剪下来的内容就是一个block。然后我们把这些纸块按照自己的排版意图,用胶水重新贴到一张空白的新纸上。这样就形成了你自己独特的文摘快报
了。作为一种技术的延伸,网页布局设计也遵循了同样的模式。
内
联元素(inline element)一般都是基于语义级(semantic)的基本元素。内联元素只能容纳文本或者其他内联元素,常见内联元素
“a”。
需要说明的是:inline
element的中文叫法,有多种内联元素、内嵌元素、行内元素、直进式元素。基本上没有统一的翻译,爱怎么叫怎么叫吧。另外提到内联元素,我们会想到有
个display的属性是display:inline;这个属性能够修复著名的IE双倍浮动
边
界问题。
块元素(block element)和内联元素(inline
element)都是html规范中的概念。块元素和内联元素的基本差异是块元素一般都从新行开始。而当加入了css控制以后,块元素和内联元素的这种属
性差异就不成为差异了。比如,我们完全可以把内联元素cite加上display:block这样的属性,让他也有每次都从新行开始的属性。
块元素(block element)
·address - 地址
·blockquote - 块引用
·center
- 举中对齐
相关文档:
不可换行 <NOBR></NOBR> (不换行)
overflow
版本:CSS2 兼容性:IE4+ NS6+ 继承性:无
语法:
overflow : visible | auto | hidden | scroll
参数:
visible : 不剪切内容也不添加滚动条。假如显式声明此默认值,对象将被剪切为包含对
象的window或f ......
IE vs FF
CSS 兼容要点:DOCTYPE 影响 CSS 处理
FF: div 设置 margin-left, margin-right 为 auto 时已经居中, IE 不行
FF: body 设置 text-align 时, div 需要设置 margin: auto(主要是 margin-left,margin-right) 方可居中
FF: 设置 padding 后, div 会增加 height 和 width, 但 IE 不会, 故需要用 !important 多设一 ......
页面上的css链接 如下
<link href="../style/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当a.action通过重定向redirect 到另一个b.action后,进入下一个jsp页面,此时css和页面的图片都失效。
后来把jsp里面的css路径、图片路径改为绝对路径,就把问题结局了。
<link href="/BookShop/style/style.css" ......
Eric Meyer’s CSS Reset
html, body, div, span, applet, object, iframe,
h1, h2, h3, h4, h5, h6, p, blockquote, pre,
a, abbr, acronym, address, big, cite, code,
del, dfn, em, 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