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MTS
一、什么是MTS
MTS = Multi-Threaded ServerMTS是ORACLE SERVER的一个可选的配置选择,是相对DEDICATE方式而言,它最大的优点是在以不用增加物理资源(内存)的前提下支持更多的并发的连接。Joseph C.Johnson以餐馆给出一个MTS的形象的比喻
假设ORACLE是一家餐馆,当你走进一家餐馆时你感觉最舒服的服务方式就是有一个专门的waiter来为你服务,而不管餐馆中来了多少人,她只对你请求应答,这是DEDICTE的处理方式,也就是说每一个ORACLE客户端的连接都有一个专门的服务进程来为它服务。而大部的餐馆的服方式都不是一对一的,当你走进的时侯,你就被指定了一个waiter,她也可能为其它桌服着务,这对于餐馆来说是最有利的,因为他们可以服务更多的客人而不需要增加他们的员工。这样对你来说也可能是不错的,如果餐馆不是太忙,她服务的客人的请求都很简短且容易完成,你的感觉也好像自己拥有一个专门的waiter,waiter把你的ORDER转给厨师,然后把做好的菜拿给你,这就是MTS的处理方式,这些共享的waiters我们叫她们为Dispatchers,厨师我们则叫他们为Shared Server Processes。
二、MTS架构
[metalink-Note:29038.1]1. Oracle Multi-Threaded Server Architecture.
----------------------------------------------
+-----------+ user
+-----------+| processes
| ||
|APPLICATION||
| CODE ||
| |+
+-----------+
/|\
| CLIE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ERVER
\|/
+----------------------------------+
+----------------------------------+|
| ||
| DISPATCHER PROCESSES ||
| |+
+----------------------------------+
| /|\
| |
| +-----------+ |
| +-----------+| shared |
| +-----------+|| server |
| | ORACLE ||+ processes |
| |SERVER COD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QUEST | | RESPONSE QUEUES | |
| | QUEUES | +----------------------+ |
| +-------------------+ |
| SYSTEM GLO
相关文档:
a)数据库本身的优化
初始化文件 init.ora
open_cursors = 150 打开的游标的个数
很多的存储过程的时候 可以把它调大些
......
当我们用oracle的SQL*Plus工具输入sql语句的时候,SQL*Plus的默认设置总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此时我们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改进:
1、可以运用SQL*Plus自身一些语句改变环境参数。
SQL> set linesize 900 ; /* 更改显示的宽度, 设置成900后, 一行数据就不会分两行显示了 */
&nb ......
Oracle和Tomcat端口冲突
原因:
Oracle 9i开始,创建数据库时默认包含了XDB特性。一旦启动了数据库和Listener,Oracle XDB的http服务就占用8080端口,刚好和JBoss、Tomcat等默认端口冲突。
解决方法
1、改动tomcat端口,
打开D:\Tomcat5\conf\server.xml,查找如下文本位置:
<!-- Def ......
关于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定义网上一搜一大把,这里就不特殊介绍了,这里就只对我自己写的几种格式的存储过程和函数做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一:存储过程
1:最普通的一种。(传参,查询游标,执行,循环游标做插入动作)。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zy2040_sirole(rolekey in varchar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