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成人咳嗽哮喘

得气管炎的人很多,尤其是感冒后很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很多人都患有咳嗽。如果单纯的咳嗽还好治疗,有些人有合并症,这样治疗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的产生,是由于当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粘膜里的感受器时,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传入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引起咳嗽的病因有、额窦炎、鼻窦炎、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按疾病谱分:有百日咳,百日咳综合征,感冒,流感,上感,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
我们在临床治疗咳嗽往往是对症治疗。如果感冒就针对感冒、咳嗽给药,有些病人很快见效而有些病人往往用尽各种药而疗效不佳。
我在临床用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几百例气管炎的病人,有效率能达到90%以上。
方法1    典型病例:许某某  年龄56    性别 女
数年前患流感后,遗留气管炎,每天咳嗽不止,常常半夜咳醒。先后打点滴半月还是不好,每年冬季都犯病,每次打点滴都用先锋霉素、阿奇霉素等,后来来我这里治疗。
用药:鱼腥草注射液2毫升2支     
取穴:天突穴  肺俞穴  
方法与主治: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回抽无血。天突穴给药鱼腥草2毫升  肺俞穴给药每穴1毫升。
疗程:隔天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
这种药物主要适宜外感咳嗽。这个病人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彻底痊愈。到现在大约有10几年的历程,始终没有犯病。
方法2     典型病例   赵某某   年龄45岁   女
此类病人不仅仅咳嗽,兼有哮喘,也是由于上感后遗留的后遗症,反复治疗无效而达到哮喘的程度。现在已经成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除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长期咳嗽、咳痰外;还伴有明显的喘息,并多在呼吸道感染时加重。通常在寒冷季节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数。这种病若控制不好,晚期往往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也是由于病程较长的缘故,多方求医...

▼ "治疗成人咳嗽哮喘" 的相关文章:

穴位和反射区有什么区别吗

fsjinyl 穴位和反射区有什么区别吗?比如:肺的穴位中有肺俞,那么肺俞这个穴位也是肺的反射区吗?哪位老师,或者朋友给做回答?谢谢帮助。
2009.12.28
 
狭义的反射区是指:中医中的【脚底】、【手部】、【耳部】等反射区。

这是足图的反射区,可以找到对应的脏器和疾病的反应部位。

这是手图,看看这里的对应脏器和反应区域

这好似耳图。

   广义的反射区是指:所有可以产生反射效应的区域
我的理解,人体穴位也就是表示疾病和脏器的反射部位,或表示疾病的反射情况。比如气管炎,咳嗽,气短,哮喘等肺脏疾病等,可能会在肺俞穴出现反应,或在脚的肺部区域...

小孩咳嗽可能是患鼻窦炎

小孩咳嗽可能是患鼻窦炎。鼻窦炎的症状有些什么?小孩咳嗽怎么会联想到鼻窦炎呢?重庆华爱耳鼻喉医院专家介绍,小孩咳嗽可能是患鼻窦炎,这是因为炎性分泌物(鼻涕)可向下流注到咽喉和气管、支气管,然后引起反射性咳嗽,把鼻涕咳出,此时误以为“痰液”咳出而诊断“肺部感染”。
 


  【经典案例】

  小孩咳嗽可能是患鼻窦炎

  小孩咳嗽可能是患鼻窦炎,家长要警惕。8岁的女儿一直咳嗽就是不好,也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肺部感染可是拿了药,我也催促女儿按时吃 药,可就是不见好转这是怎么回事啊?重庆华爱耳鼻喉医院专家称这极有可能是患有鼻窦炎,小孩咳嗽可能是患鼻窦炎,这您...

宝宝感冒咳嗽如何用药

咳嗽是人体的一个防御动作,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当呼吸道及肺内受到某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气道黏膜分泌痰的功能就会增强,痰液量增加。炎热的夏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有的宝宝甚至一个月会感冒咳嗽2-3次。感冒在医学上全称叫“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幸免此病。
1、外感风寒引起:
表现出面色苍白、怕冷、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咳嗽、咳痰清稀、不发热或轻微发热、口不渴、咽部不红肿等症状,可以选用的药物:
[中成药]:清宣止咳颗粒、小青龙冲剂、柴胡饮冲剂等。
[西药]:小儿氨酚磺那敏、臣功再欣、小白糖浆等。
2、外感风热引起:
表现为发热不退、面色红、鼻塞...

咳嗽分为三大类

                                                  咳嗽分...

见咳休止咳——谈谈咳嗽的治疗体会

见咳休止咳——谈谈咳嗽的治疗体会
——远志中医博士原创(咨询QQ441611298)
 
——冬季寒冷,肾气潜藏,然寒邪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宜深居浅出,早睡晚起,防寒保暖,避阴就阳!        
       入冬以来,门诊太多的咳嗽患者,或轻或重,或表或里,或急发或迁延,或因于寒或因于热,或因于湿或因于燥,或因于痰或因于气,或因于正虚或因于邪实,或因于失治或因于误治,或因于滥治或因于过治,当然,也有因于不治!
...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