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 病理学
(一)病理分型
1.大体形态分型
(1)块状型:最多见,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直径≥5cm。大于10cm者称巨块型。多呈圆形,质硬,呈膨胀性生长,癌块周围的肝组织常被挤压,形成假包膜,此型易液化、坏死及出血,故常出现肝破裂、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2)结节型:较多见,有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一般直径不超过5cm,结节多在肝右叶,与周围肝组织的分界不如块状形清楚,常伴有肝硬化。单个癌结节直径小于3cm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者称为小肝癌。
(3)弥漫型:最少见,有米粒至黄豆大的癌结节弥漫地分布于整个肝脏,不易与肝硬化区分,肝脏肿大不显著,甚至可以缩小,患者往往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2.组织学分型
(1)肝细胞型:最为多见,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癌细胞由肝细胞发展而来,呈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索状,在巢或索间有丰富的血窦,无间质成分。癌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胞浆丰富、有向血窦内生长的趋势。
低倍镜:图左侧为癌组织,中间是纤维组织,右侧为肝组织。
(2)胆管细胞型:较少见,癌细胞由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呈立方或柱状,排列成腺样,纤维组织较多、血窦较少。
(3)混合型:最少见,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结构,或呈过渡形态,既不完全像肝细胞癌,又不完全像胆管细胞癌。
(二)转移途径
1.肝内转移:肝癌最早在肝内转移,易侵犯门静脉及分支并形成癌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灶。如门静脉干支有癌栓阻塞,可引起或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形成顽固性腹水。
2.肝外转移
(1)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因肝静脉中癌栓延至下腔静脉,经右心达肺动脉,在肺内形成转移灶。尚可引起胸、肾上腺、肾及骨等部位的转移。
...
1.大体形态分型
(1)块状型:最多见,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直径≥5cm。大于10cm者称巨块型。多呈圆形,质硬,呈膨胀性生长,癌块周围的肝组织常被挤压,形成假包膜,此型易液化、坏死及出血,故常出现肝破裂、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2)结节型:较多见,有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一般直径不超过5cm,结节多在肝右叶,与周围肝组织的分界不如块状形清楚,常伴有肝硬化。单个癌结节直径小于3cm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者称为小肝癌。
(3)弥漫型:最少见,有米粒至黄豆大的癌结节弥漫地分布于整个肝脏,不易与肝硬化区分,肝脏肿大不显著,甚至可以缩小,患者往往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2.组织学分型
(1)肝细胞型:最为多见,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癌细胞由肝细胞发展而来,呈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索状,在巢或索间有丰富的血窦,无间质成分。癌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胞浆丰富、有向血窦内生长的趋势。
低倍镜:图左侧为癌组织,中间是纤维组织,右侧为肝组织。
(2)胆管细胞型:较少见,癌细胞由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呈立方或柱状,排列成腺样,纤维组织较多、血窦较少。
(3)混合型:最少见,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结构,或呈过渡形态,既不完全像肝细胞癌,又不完全像胆管细胞癌。
(二)转移途径
1.肝内转移:肝癌最早在肝内转移,易侵犯门静脉及分支并形成癌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灶。如门静脉干支有癌栓阻塞,可引起或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形成顽固性腹水。
2.肝外转移
(1)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因肝静脉中癌栓延至下腔静脉,经右心达肺动脉,在肺内形成转移灶。尚可引起胸、肾上腺、肾及骨等部位的转移。
...
▼ "原发性肝癌 病理学" 的相关文章: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误区是什么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国内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沿海江苏省江湖注射器或岛屿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广泛扶缓、江苏启东、福建等高发区,肝癌年死亡率可高达40/10万以上。男妇性别之比在肝癌高发区中约3~4∶1,低发区则为1~2∶1。高发区发病以40~49岁年龄组最高,低...
膀胱癌早期如何发现有没有危险性
膀胱癌早期如何发现有没有危险性朋友体检时发现的膀胱癌,但医生说是早期,很危险吗?
您好!早期是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只有一些血尿而已,对生活也没有很大的影响。中后期是尿频、排尿时疼痛、排尿困难、下腹部出现肿块等现象吗,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楼主你不得不注意。
越早治疗越好。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肿瘤转移。因为膀胱癌还可能引发肠癌 肝癌 食道癌 盆腔癌。一旦癌病毒扩散或转移。那将严重的危机患者生命健康。同时完全治愈的希望也不大了。早期还算是比较好治疗的一个阶段。及早治疗。康复的机会也会越大...
原发性肝癌治疗新方法
目前该法主要用于多发的或较大肿瘤不宜切除者,以及部分肝功能代偿不良,不能耐受手术的肝癌和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门静脉分支癌栓不是绝对禁忌证,但重度黄疸、腹水等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时,则应避免使用该疗法。插管以超过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为宜,最好能超选择插至患侧肝动脉。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阿霉素)、卡铂、丝裂霉素、甲氨蝶呤等。栓塞剂常用碘油和吸收性明胶海绵,药物微球也已大量用于临床。方法有三明治法,双动脉栓塞法,动脉、门静脉联合疗法及动脉升压化疗等。治疗1~2个月后可重复进行。第1次TAE目的是阻断肿瘤的动脉血供,第2次则是阻断已建立的侧支循环。也有反复进行,共3~10...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和肝癌关系的研究发现:①肝癌病人血清中惭型肝炎标志物高达90%以上(对照组仅约15%);
②肝癌高发区HBsAg阳性者发生肝癌机会比阴性者高6~50倍;
③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我国肝癌患者中单纯整合型HBV-DNA占51.5%;
④HBV的X基因可改变HBV感染的肝细胞的基因表达与癌变可能有关以上说明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关系密切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近些年来丙型肝炎与肝癌关系造成注意,我国资料显示肝细胞癌中5~8%病人抗HCV阳性对照组为0~2%。肝癌病例中抗HCV与HBV合并感染者多,HCV与肝癌的关系在日本极为重要,...
(172)第6篇 从癌发生的“基因突变”理论看基因理论的局限性
(172)第6篇 从癌发生的“基因突变”理论看基因理论的局限性http://blog.kdnet.net/boke.asp?yanghz70.showtopic.15504.html
一 “正常组织细胞癌变”说法的不准确性
二 细胞质代谢系统对基因的制约
三 克隆技术说明什么
四 引发肿瘤的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和对组织施加的作用的异质性说明基因突变理论的不确定性
五 癌症前那个漫长的潜伏期与基因突变不符合
六 社会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密切关系否定基因突变理论
七 “癌的体细胞突变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