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

http://www.xuekang.com
概述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Compensated hemolytic disease)。

分类

根据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外来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除少数外,内在缺陷是遗传性的。用Asby/技术,正常的红细胞输给病人,红细胞生存期正常,而病人的红细胞输给正常人,其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内在缺陷,溶血部位常在血管外。

(一)红细胞膜的缺陷 红细胞膜结构的缺陷可造成膜的可渗透性、硬度异常,或不稳定和容易破碎。在大多数病例中,缺陷在于一种或一种以上骨架蛋白,红细胞形态也异常。这些遗传性膜的疾病,包括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其红细胞膜对补体异常敏感,但其膜的缺陷是一种获得性的异常。

(二)血红蛋白结构或生成缺陷 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使血红蛋白成为不溶性或不稳定,导致红细胞僵硬,最后溶血。如镰形细胞性贫血或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时,过多的珠蛋白链沉淀,使红细胞变硬,破坏而发生溶血性贫血。

(三)红细胞酶的缺陷 为维持血红蛋白和膜的巯基(硫氢基)处于还原状态或维持足够水平的ATP以进行阳离子交换的红细胞酶的缺乏,可导致溶血性贫血,酶的疾病可分为2类:①红细胞无氧糖酵解中酶的缺乏(如丙酮酸激酶),②红细胞磷酸已糖旁路中酶的缺乏(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二、红细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外部的缺陷,通常是获得性的,红细胞可受到化学的、机械的或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学因素的损伤而发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内,也可在血管外。

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各种主要原因见表5-2-8

表5-2-8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学分类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一)遗传性 1、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酶异常:
(1)红细胞糖无氧酵解中酶的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等
(2)红细胞磷酸已糖旁路中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等
3、血红蛋白中珠蛋白链异常:
(1)肽链结构异常(血红蛋白病):镰形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

▼ "溶血性贫血" 的相关文章:

警惕!贫血表象下掩盖的N种疾病 (图文)

刘阿姨年过六旬,平时身体比较虚弱,时常气短无力,她认为自己就是贫血,除了偶尔服用子女送来的补血保健品,也不在意,不料不久前去医院体检,竟被查出慢性肾衰竭。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周时高告诉记者,“贫血”似乎很常见,但事实上,许多人概念中的“贫血”与医学上所说的不尽相同。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造血功能降低,对铁、叶酸、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等原因,贫血的发生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在5%~20%。他特别提醒说,老年人更需要提防在“贫血”表象下掩饰的其他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失血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等。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能活多久啊?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它主要是为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发病病程一般就是几个月,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侵润等症状,急性淋巴白血病病情发展迅速,其自然病程多在六个月以内,大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都特别关心得了急性白血病能活多久。
急性白血病病情比较危险,如果不接受特殊的治疗,平均生存时间仅仅有三个月左右,而如果遭受感染或颅内出血是急性白血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今年来因为各项措施的加强,感染所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已经明显的降低了,而颅内出血是急性白血病死亡的特别是早期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急性白血病所表现的症状是非常不同的有疲乏发热,身体不适体重减轻...

急性淋巴白血病L3

急性淋巴白血病L3型又称Burkitt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且大小较一致;核形较规则;染色呈均匀细点状;核杜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浆量较多,深监色,空泡明显,呈蜂窝状。
  急性白血病的所有临床表现都是由本病的骨髓正常造血衰竭和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所引起。起病有急有缓,主要取决于白血病细胞的体内增殖速率和蓄积程度。急骤者表现突发高热、严重出血倾向、骨关节疼痛或全身衰竭等;缓慢者仅有渐进性苍白、疲乏、低热或轻微出血。患者就医前的症状平均约6周(可短于1周至长达1年),一般起病愈缓慢的病人,治疗后的缓解时间也愈持久。
  急性淋巴白血病L3型体征
  1、贫血
  常较...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预示有发生急性变的可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当出现下列临床表现时应警惕急性变的可能,应该及时就诊:
  (1)进行性贫血:短时期内出现贫血症状(慢性粒患者在慢性期时一般不会有贫血),且不断加重;
  (2)发热持续不退,采用一般抗生素无法控制;
  (3)脾脏进行性肿大;
  (4)出血倾向;
(5) 血象及骨髓象的改变。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被耗尽,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血液系统临床常见病,尤以妇女、儿童多见。在发展中国家儿童发病率高达 30%~90% ,我国 7 岁以下儿童患病率也高达 64% 。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把缺铁性贫血定为世界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四大营养缺乏症之一。
    [ 藏医学病因 ]
    一、内在因素
    1 、先天因素:母亲体弱,胎中失养,或孕育不足,正血生化乏源;或先天培根亏虚,精血化生不足而导致诸虚不足。...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