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
先天性心脏缺损多种多样目前已知100余种,但临床较常见者仅10余种。小儿心血管系统发育成熟很快,5岁左右心血管生理及对药物的反应基本类似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缺损常引起患儿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每一心脏缺损在麻醉中有其特殊问题。先心病患者的存活有赖于循环系统病理生理与代偿机制间的微妙平衡,但是该代偿机制常导致心肺储备降低。因此,全面了解先天性心脏缺损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及各种麻醉用药对心肌功能、肺循环、体循环和交感神经系统张力的影响,是管理好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的基础。
一 正常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血管呼吸生理
(一)过渡循环
出生后肺脏取代了胎盘作为婴儿气体交换器官,标志着小儿心脏和循环系统开始由胎儿型向成人型过渡。通常健康新生儿在出生时可很好的耐受这些变化,并通过自身调节适应正常发育过程出现的变化(表1)。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时左、右心室在大小和室壁厚度方面大致相等,右室较左室稍重。在妊娠26周到30周左右,通过右心血流较通过左心血流多30%。出生后左室容量负荷和后负荷均明显增加,而右室容量负荷仅轻度增加后负荷则持续降低。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左室壁厚度开始增加,在生后4周超过右室壁厚度。进入童年期不久,左室重量接近右室重量的2倍,基本与成人左、右心室重量关系相同。生后胎盘消失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每搏量和射血分数增加使心排血量增加。在生后24小时心排血量达最大,此后保持稳定或轻微降低。
新生儿开始呼吸后肺血管阻力降低75%,而肺血流增加450%。肺动脉压力在生后24小时由70/45mmHg降到50/30mmHg,数天后降到30/12mmHg。肺动脉大小和数量在生后两个月内迅速增加,同时肺泡数量也迅速增加。肺动脉中层厚度在生后10天开始降低并持续至三个月。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E1、E2和I2及内皮依赖性血管松驰因子等也可引起围产期肺血管扩张。氧、肺呼吸和肺血流的增加使肺或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血管活性物质的能力加强。因此,在生后3~6周内肺血管阻力呈现进行性降低。
由于动脉血氧分压增高、神经反射或血管活性物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动脉导管一般在生后10~15小时内关闭。卵圆孔在生后不久也出现生理性关闭,但在生后第一天可能...
一 正常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血管呼吸生理
(一)过渡循环
出生后肺脏取代了胎盘作为婴儿气体交换器官,标志着小儿心脏和循环系统开始由胎儿型向成人型过渡。通常健康新生儿在出生时可很好的耐受这些变化,并通过自身调节适应正常发育过程出现的变化(表1)。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时左、右心室在大小和室壁厚度方面大致相等,右室较左室稍重。在妊娠26周到30周左右,通过右心血流较通过左心血流多30%。出生后左室容量负荷和后负荷均明显增加,而右室容量负荷仅轻度增加后负荷则持续降低。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左室壁厚度开始增加,在生后4周超过右室壁厚度。进入童年期不久,左室重量接近右室重量的2倍,基本与成人左、右心室重量关系相同。生后胎盘消失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每搏量和射血分数增加使心排血量增加。在生后24小时心排血量达最大,此后保持稳定或轻微降低。
新生儿开始呼吸后肺血管阻力降低75%,而肺血流增加450%。肺动脉压力在生后24小时由70/45mmHg降到50/30mmHg,数天后降到30/12mmHg。肺动脉大小和数量在生后两个月内迅速增加,同时肺泡数量也迅速增加。肺动脉中层厚度在生后10天开始降低并持续至三个月。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E1、E2和I2及内皮依赖性血管松驰因子等也可引起围产期肺血管扩张。氧、肺呼吸和肺血流的增加使肺或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血管活性物质的能力加强。因此,在生后3~6周内肺血管阻力呈现进行性降低。
由于动脉血氧分压增高、神经反射或血管活性物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动脉导管一般在生后10~15小时内关闭。卵圆孔在生后不久也出现生理性关闭,但在生后第一天可能...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 的相关文章: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
【摘要】:正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先心病究竟有哪些诊断要点。正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先心病究竟有哪些诊断要点。
一、心脏杂音
由于心脏杂音仅需听诊器即可发现,简单易行;因此,心脏杂音往往是医生首先考虑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征。根据杂音部位(最强点)、时期(收缩期还是舒张期)、强度(杂音分级)、及杂音性质,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可得出先天性心脏病的初步印象诊断。近年来根据杂音的产生机理将杂音分为喷射性、返流性、充盈性及连续性杂音。喷射性杂音可见于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小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等。返流性杂音见于室间隔缺损或...
儿童运动后晕倒应警惕心脏病
晕厥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症状。晕厥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或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心源性晕厥虽然不是常见引起晕厥的原因,但后果严重甚至会造成死亡。我们有一例病人反复晕厥4-5年,在外院做了很多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我们根据心电图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服用心得安后未再发作。所以对与运动有关的晕厥,一定要做心电图排除心脏疾病。一、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征
心源性晕厥的患者前驱症状多不明显,发作一般与体位无关。多有摔伤甚至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心源性晕厥多发生在应激或劳累时,已知患儿有心脏结构异常,心律失常病史或家族中有猝死者均提示心源性晕厥可能。患儿晕厥时伴有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
常见心脏病手术图解
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胸心外科 汪黎明 副主任医师咨询电话 :13701459619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以患者自身的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血管,跨过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吻合到管腔尚好的远端冠状动脉上。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手术能有效的缓解或解除患者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并且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低,是一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
...
心脏病早期症状特征
常见的心脏病表现:一、先天性心脏病: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蹲踞体征、杵状指(趾)、肺动脉高压、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紫绀。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部分有胸痛、晕厥。部分排汗量异常。
二、冠心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三、风湿性心脏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四、...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虽然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等危险因素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余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预防某些心脏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1954年,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患了严重的心力衰竭。他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建议他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并坚持锻炼等。虽然政务繁忙,艾森豪威尔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坚持不懈。不久后,居然恢复了全日制工作,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由此可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会预防疾病,还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