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过劳死”悲剧重演

   据报道,北京一位年仅34岁的民警连续工作40小时后猝死。人们对他的敬业精神表示钦佩之余深感痛心。专家提醒大家—
别让“过劳死”悲剧重演
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   李  辉
    “过劳死”近年频发
    在网上收索“过劳死”这个词的结果令人震惊,一连串的“过劳死”案例映入眼帘: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公安局巡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副中队长任海华,在连续工作38小时后不幸猝死,享年37岁。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连续忙碌几个星期后,在健身房健身时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亡。
    36岁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焦连伟猝死。
    36岁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何勇猝死。
    38岁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胡可心猝死。
    46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猝死。
    其诱因都是过度劳累。
    “过劳死”也是职业病
     所谓“过劳死”,是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诱发的猝死。或者说,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导致突然死亡。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过劳死”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拟定例相应的诊断标准。在许多发达国家,“过劳死”被列为职业病。
     哪些人易“过劳死”
    从送到医院抢救的“过劳死”者来看,精神压力大的劳动者,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企业家、演艺人员及从事医疗、IT、新闻、科研的工作者更容易发生“过劳死”。而且中...

▼ "别让“过劳死”悲剧重演" 的相关文章:

27种症状可自测身体过劳程度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到了“过劳”的边缘?日本公众卫生研究所科研人员从预防角度,列举了以下27种过劳症状,你可以自己判断一下。在这些症状 中,占有7项以上,即有过度疲劳的危险。同时,在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到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9.体重突然变化大,...

临沂妇科医院计生为您解放身体的疲劳

  临沂最好的妇科医院临沂计划生育专科医院,权威专家为您剖析疲劳。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因为长期趴在办公桌上。由于疲劳的类型不同,故而临沂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妇科主任为您总结一下疲劳分为几种类型
  临沂最好的妇科医院是哪家?——临沂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妇科疾病诊疗中心,让您享受安全人性化关爱
  一是体力疲劳。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乃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或过强的体育运动所造成。表现为手脚酸软无力,全身体能明显下降。
  二是脑力疲劳。主要见于脑力劳动者,由于长时期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大量消耗能量,招致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表现为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失眠多梦等。
 ...

“过劳死”的危险信号



要想防止“过劳死”,就必须了解身体为我们发出的“过劳死”信号。日本公众卫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对日本“过劳死”高发现象做过详细研究,从预防角度,他们列举了27种过劳症状和因素。
研究者认为:在这27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到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这27项症状和因素如下:
“过劳死”的危险信号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

看房引来恼人短信

  
   晚上一家人正在吃饭,爱人的手机响了,好像是来的短信,我急忙拿手机给爱人看,爱人看完之后没有言语,只是神兮兮地跟儿子说,你老爸有相好的了,然后顺手把手机给了儿子。儿子看了两眼手机短信也没言语,只是抿着嘴乐,还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我没好气地嘟囔了一句,不吃饭干吗都瞪着我?

   儿子对我的问话没有作正面回答,只是把妈妈的手机推到我的跟前,嘴里还含着口饭,不紧不慢地咀嚼着,然后从嗓子眼里冒出来一句,我妈对你不孬吧?你自己看看短信吧。我真有点急了,这娘俩合伙来围攻我不成。

    我...

让老年痴呆患者得到更专业的照顾


让老年痴呆患者得到更专业的照顾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推进,广州市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已有近10万多老年痴呆症患者,其中轻度痴呆(不太影响日常生活)约占40%,中度痴呆(需少许监护和照顾)约占30%,重度痴呆(需经常监护和照顾)约占30%,但由于一些原因,绝大多数的患者是得不到专业的护理,这样就造成了老年痴呆康复速度变慢,甚至是病情出现恶化。
  不少发病初期的老人没有得到子女的重视,以为“人老了、忘性大”,“老糊涂”都是正常的,因而导致病情延误;而已经形成老年痴呆的患者又让家庭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他们呼吁,老年痴呆病的知识应更广...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