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迫症的焦虑与欲望


欲望与焦虑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欲望就一定有焦虑;同样有焦虑,背后就一定隐藏着欲望。
正因为有想好好生活下去的欲望,所以才会有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如果没有了想活下去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因为有想成功的欲望,所以才会有对失败的焦虑和恐惧,如果没有了对成功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对失败的恐惧。因为有想得到尊重和好评的欲望,才会有对在人前表现不好的焦虑。如果没有了对尊重和好评的欲望,对在人前表现不好的焦虑也就没有了。
   只要有欲望就会有焦虑,欲望和焦虑永远都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客观现实。我们必须认清并接纳这一事实。如果想要消除焦虑就必须要消除欲望,而欲望是不可消除的,只要我们活着就会有欲望,那么该如何对待焦虑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不要想着先消除焦虑再实现欲望,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也是所有强迫症朋友正在做的。想想我们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吧,那时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消除焦虑上,我们拼命的和焦虑做斗争,斗来斗去把我们自己斗病了,把自己斗成强迫了。如果当时我们明白焦虑是不可消除的,那么也就不用斗争了,也就不会有强迫了。现在既然都强迫了那就更要通过斗争来治好病了啊!于是乎,我们的生活就变成了与强迫做斗争。斗争永远都是艰辛而痛苦的,我们失去了本来的生活,斗的自己精疲力竭。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明白焦虑是不可消除的,那么就应该放弃斗争,从而踏上康复的坦途。不幸的是,虽然我们的斗争毫无效果,但我们却坚信并不是斗争无效,而是我们的意志力不够强大。我们不知道人类再强大的意志力在强迫症面前都会被吞噬殆尽的。之所以会有强迫,只是因为我们当初的努力方向错了。方向错了,无论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当欲望和焦虑同时出现时,我们正确的方向应该是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而不是先消除焦虑再实现欲望。
  让我们通过实例来看看这个强迫症的形成过程吧。
  小李,高二学生。平时对自己要求十分苛刻,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考上某所名牌大学。认为高中阶段应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上课的时候要求自己的精力完全高度集中,不能有半点走神。某天上课的时候突然听到教室里电风扇转动的吱吱声,使自己的注意力分散。认为这对听课十分不利,自己的注意力不应该被分散,而应该完全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于是,拼命...

▼ "论强迫症的焦虑与欲望" 的相关文章:

强迫症非神经病,只是神经症。

很多神经症朋友都害怕自己的情况如果进一步恶化就会成为精神分裂症(疯掉或精神病),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精神病在发病初期,不管其症状多么轻微也仍然是精神病的开始,但神经症的症状不管多么严重,也仍然是神经症。所以,神经症决不会出现意识反常的异常行为,虽然很多强迫行为和仪式行为看起来很不正常,但通过和他本人的交流还是可以找到让人理解的理由的。虽然这种理由不是很充分,但他们的担心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神经症朋友担心的是小概率事件(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大海捞针,虽然捞上来的可能性很小,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因为针确实存在于海里)。如强迫清洗的朋友,他们被感染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只是发生的概率...

为什么做不到【正念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情绪的处理】


我遇到过很多患者,他们都曾经很痛苦的对我说:“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我默然,我知道他们很努力,真正感到痛苦的是患者自己,真正想要好起来的也是他们自己。但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呢?
我和他们所有的人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其中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他们实在没有办法忍受当强迫症到来时的痛苦感觉。我们非常理解这种感觉,想象一下,当我们处在非常愤怒的时候,如果不让我们发泄出来,我们甚至会为之茶不思饭不想,甚至为之生气生上一个月。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做到”不是为了控制我们的情绪而是让我们可以真正的好起来。
那么,如何做到“行动”呢?首先,我们就要明白在强迫症中,情绪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很...

强迫症青睐完美主义者

 强迫症青睐完美主义者       患“强迫症”心理疾病的患者,几乎无一不是“完美主义”的追求者。那么,追求完美的人为什么容易患强迫性神经症呢?这与他从小形成的自我意识有关。
  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有一对成反向作用的自我意识:禁忌意识与权利意识。禁忌即禁止或忌讳做的事情。广义的禁忌包括风俗习惯、道德规范、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禁忌,只是不同的社会所禁忌的内容不同而已。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接受禁忌的熏陶,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养成了“禁忌意识”。如果父母长辈对儿童限制过多,惩罚过多,要求...

强迫意向治疗中的节奏感

    如果一个症状,试用了很多经心理临床咨询师认定有效的方法,而无效;如果我的咨询者说,森田疗法用过,阻断等等都用过,但她的强迫症依然未见好转。那说明什么,“无效”说明她不想让疗法生效。治疗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顺着思路想,究竟哪个方法适合咨询者。但当我们的方法均受到阻抗,那样的话就不再有任何适合这个咨询者的了。

    往往治疗中的咨客不会明白这个思路。我的一个年轻的患者,在经过当地多次的催眠放松疗法后,来找我咨询。我们电话中交流,我发现她很懂自己的症状,也很尊重上一个咨询师。我们探讨过各种治疗强迫症的疗法,这些疗法,她如...

爱不是强迫

父母对婴儿或幼儿最多的语言表达就是爱这个字,什么可爱、亲爱、疼爱……,孩子在这些共同的字眼儿里感受到舒服与安全,于是,他们会把食物、保护与一切需求同爱这个字联系起来。
著名作家刘墉有一次谈到他3岁的小女儿时说,每次他出差回来都会给女儿买礼物,但有一次他忘了,回家后女儿没见礼物,便说道:“爸爸不爱我了,爸爸不爱我了……”
幼儿把自己的需求同爱直接联系,是一种本能,也是我们人类的本能。所以爱需要传递,并需要被接受和感知。由此联想到有些人,他们会把爱挂在口头上,却没有实际行动,那么对方便感受不到爱。
当一个幼儿感受...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