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是养气血,气血要补更要运

《养生就是养气血》当当网连载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
行医这么多年,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养生,养生到底要养什么?养生就是养气血。西医说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而对于中医来说,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
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 
中医所推崇的阿胶、红枣、当归,留传千古的四物汤等都是补血的;而气功、太极拳、六字诀等都是用来调气的,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说,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而养气血又分两个方面:
一是补,通过睡眠、药物和食物等方法来补充足够的气血,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二是运,光把气血补足了不够,还得把它们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否则还是徒劳无功。这就相当于我们开工厂,先要投资(买药物和食物),然后生产出成品(经过脾胃消化成气血),然后再运输出去(气血运行),前面都是辅助工作,最后才是产生效益(身体健康)的关键。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年10月出版 定价:24.80元
点此购买此书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说“气血流通为贵”也是这个意思。如何补足气血呢?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充裕,第一方面也不用格外强调。反倒是第二方面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似乎吃进去了东西,就等于补充了营养,身体就健康了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自然界的风寒燥火,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对气血的运行产生影响,会干扰本来正常运行的气血,使之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导致脏腑得不到该有的滋润而出现病变,所以中医说&ldqu...

▼ "养生就是养气血,气血要补更要运" 的相关文章:

再障的最新病因学说

导读: 再障的发病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一)药物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药物性再障有两种类型:①和剂量有关,系药物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种抗肿瘤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如阿
详细内容:
 再障的发病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一)药物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药物性再障有两种类型:①和剂量有关,系药物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种抗肿瘤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如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等主要作用于容易分裂的较成熟的多能干细胞,因此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时,骨髓仍保留一定量的多能干细胞,停药后再障可以恢复;白消安和亚硝脲类不仅作用于进入增殖周期的干细胞...

再障性贫血的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那么再障性贫血的症状是什么呢?据石家庄智魁血液病医院的专家介绍如下:
再障一般分为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急性再障发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贫血进行性加重,多有明显乏力,头晕,心悸等装作,经大量输血贫血也难以改善。出血和感染常为起病时的主要症状,几乎每例均有出血,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黏膜(口腔、鼻腔、齿龈、球结膜)等体表出血外,常有深部脏器出血,如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及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慢性再障...

再障贫血的形态学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骨髓功能衰竭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再障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一般所指再障为获得性再障。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出血及无肝脾肿大为特征。中国的发病率约0.74/10万人口/年,男性略多于女性,原发性稍多于继发性。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无明确病因,称为原发性再障。有病因可寻的称为继发性再障。
  1.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药物和化学物质。其中与再障发病高度相关的是苯及其衍生物、抗肿瘤药物、氯霉素等。化学因素对骨髓的影响与计量和个体的敏感性相关。
  2.物理因素  骨髓...

为什么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不宜清晨运动?

  每天早上在电梯中遇到邻居张伯,他都一身运动装打扮,这段他背着太极揉力球。“阿伯早,去哪呀?”“白云山呀。”见阿伯一脸骄傲,我只是笑笑。做老师的我,每天在体院一大早有课,张阿伯和我的出门时间一样。
  这几天,突然没见了阿伯,今天上门问问,哎,阿伯膝痛,手麻,在家休了好几天了。
  的确,像张伯这种一早去公园健身的老年人还真不少,只是有很多老人是你练我练,却没有注意科学的方法去做晨练,像晨练要选择什么环境,选什么时间,什么时候不宜晨运都有讲究的。所以,特别提醒老人千万不要把晨练当“上班”。
  别把晨运当&ldqu...

春季如何运动降血压

 春季在四季当中可谓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这种天气会引起血管收缩,容易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升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有中风的危险。高血压病人在春季除了坚持服药外,还应注意日常保健,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起到降压的作用。
对策一 天天步行是首选
 运动可以增强植物神经系统调整血管收缩的能力,缓解头晕等症状,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有十五年的高血压病史的廖先生,他的运动处方是每天步行3公里,已经坚持四年了。他是从杂志上了解到,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原则是不能高强度,步行是最安全有效的运动之一,不但能降血压,还能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还有其他一些适合...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