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太旺而且脾胃虚弱要怎么调理?
下面提供一些简便的“降肝火”中药茶饮,小麦苗茶材料:小麦苗一把,滑石粉2─3钱。 作法:水煎、去渣、代茶饮。 主治:身热口渴,胸腹闷胀,汗多,小便不顺畅。 柴甘茅根茶材料:柴胡3─10钱,甘草2钱,白茅根10钱。 作法:水煎后取汁,加红糖溶解、保温,代茶频服。 主治:口渴、身体烦热,感冒未愈,小便黄。 清暑茶材料:茵陈、香薷3钱、车钱草、半边莲各三钱。 做法:水煎后取汁,加红糖溶解、保温代茶频服。 主治:口干舌燥、头昏热、小便短黄、身体烦闷。首先,要做到少喝酒,最好别喝。酒对肝的伤害很大,尤其是啤酒,如果做不到,那什么神丹妙药都不会管用;其次,就是不要熬夜,熬夜对身体很不好,很容易引起虚火,特别是肝火。所以生活要有规律;再次,既然有肝火,每天适量泡点菊花茶喝是很有必要的,但睡前1个小时左右就不要喝了,要不然第二天会有肿眼泡,对个人的形象很是不好;去肝火:“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中医研究发现,这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
“肝火太旺而且脾胃虚弱要怎么调理?” 的相关文章
小儿脾胃不和
北宋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制的,记载在《小儿药证直诀》的七味白术散。它由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组成,功效主要是健脾生津,行气消胀,用于治疗脾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烦渴多饮。
七味白术散的常用剂量为:人参(或党参10克,或太子参10克)、木香各6克,白茯苓、炒白术各10克,藿香叶、葛根各10~15克,甘草3克。以上为1剂汤药量,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半小时后,煎煮2次,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分2~3次口服。
1~3岁每日服1/2,超过3岁的孩子可以每日服1剂汤药量。
如果服汤药有困难,还可按...
七味白术散的常用剂量为:人参(或党参10克,或太子参10克)、木香各6克,白茯苓、炒白术各10克,藿香叶、葛根各10~15克,甘草3克。以上为1剂汤药量,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半小时后,煎煮2次,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分2~3次口服。
1~3岁每日服1/2,超过3岁的孩子可以每日服1剂汤药量。
如果服汤药有困难,还可按...
脾胃不和 怎样治疗最好
脾胃不和
常见症状:进餐后胃中饱满,打嗝泛酸,腹胀,食欲差。
药物推荐:具有消胀除满、导滞消积作用的香砂养胃丸和六味安消胶囊。
饮食调理:犯病期间可喝些白萝卜汤,或将萝卜切细丝加花椒、大茴香炒炖,至软烂食用。对于胃酸分泌过多者,应禁用肉汤,可喝牛奶、豆浆,吃馒头或面包以中和胃酸,也可将肉类煮熟去汤后再烹制。因情志不舒胸腹胀满,嗝声不断者,可用橘皮15克,柿蒂10克,姜汁适量,水煮取汁,频频服用。
多吃 花生 呵呵
多吃 花生 呵呵
楼上说的也对,生的花生,还有豆浆
多吃黄豆是最补脾胃的了,你还可以常拍脾经跟胃经
常见症状:进餐后胃中饱满,打嗝泛酸,腹胀,食欲差。
药物推荐:具有消胀除满、导滞消积作用的香砂养胃丸和六味安消胶囊。
饮食调理:犯病期间可喝些白萝卜汤,或将萝卜切细丝加花椒、大茴香炒炖,至软烂食用。对于胃酸分泌过多者,应禁用肉汤,可喝牛奶、豆浆,吃馒头或面包以中和胃酸,也可将肉类煮熟去汤后再烹制。因情志不舒胸腹胀满,嗝声不断者,可用橘皮15克,柿蒂10克,姜汁适量,水煮取汁,频频服用。
多吃 花生 呵呵
多吃 花生 呵呵
楼上说的也对,生的花生,还有豆浆
多吃黄豆是最补脾胃的了,你还可以常拍脾经跟胃经
脾胃虚弱吃什么调理
试下珍牌八珍糕,具有健脾和胃;增强肠胃蠕动;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独特的抗衰老作用,是一种纯天然中药制剂
炖鸡汤。
喝猪蹄汤:猪蹄性平味甘,入脾·胃·肾经,能强健腰腿,补血润燥,填肾益精。
脾胃虚弱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
严重的脾胃虚弱怎么办?
您好,脾胃虚常因病后,或因饮食不节,内伤脾胃所致,中医治疗一般宜健脾益气,建议还是采用九味元浆来调理,会有明显效果
吃中药慢慢调养,注意食补,如果现在已经严重受到影响的话,先去医院开点营养剂之类的,打氨基酸和葡萄糖
需要调理.调节饮食.多吃些消化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注意休息.还可以对应对的学位进行按摩.
脾胃虚弱该怎样改善?
脾虚者宜吃以下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可以说凡虚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虚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