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文件和目录命令 cp
格式: cp [参数]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说明:该命令把指定的源文件复制到目标文件或把多个源文件复制到目标目录中。
常用的参数:
- a 该选项通常在拷贝目录时使用。它保留链接、文件属性,并递归地拷贝目录,其作用等于dpR选项的组合。
- d 拷贝时保留链接。
- f 删除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而不提示。
- i 和f选项相反,在覆盖目标文件之前将给出提示要求用户确认。回答y时目标文件将被覆盖,是交互式拷贝。
- p 此时cp除复制源文件的内容外,还将把其修改时间和访问权限也复制到新文件中。
- r 若给出的源文件是一目录文件,此时cp将递归复制该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此时目标文件必须为一个目录名。
- l 不作拷贝,只是链接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用户在不经意的情况下用cp命令破坏另一个文件,如用户指定的目标文件名已存在,用cp命令拷贝文件后,这个文件就会被新源文件覆盖,因此,建议用户在使用cp命令拷贝文件时,最好使用i选项。 ......
之前看了一些关于linux操作系统的教程,比较喜欢将这些东西记录在本子上,现在再将这些东西贴到博客上,和大家交流一下。很多linux高手说到,想要学好linux必须对其目录有个透彻的理解。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东西:
与Windows一样,在Linux中也是通过目录来组织文件的。但不同的是,在Linux下只有一个根目录,而不象Windows那样一个分区一个根目录。
/bin: Linux下常用的命令、工具
/boot: 系统启动时要用到的程序、 系统内核,引导配置文件等。 Linux就是从这里启动的。
/dev: 所有的设备文件。但不是具体的驱动程序 ,而是一个访问这些外部设备的端口。
/etc: 系统管理时要用到的各种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
/home: 用户主目录,用户独立的空间
/initrd: 非标准目录,内空,但决不能删
/sbin: 系统管理员的系统管理程序
/proc: 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可用来访问到内存里的内容。
/lib: 包含许多被 /bin/ 和 /sbin/ 中的程序使用的库文件
/lost+found: 大多数情况下是空的,用来保存异常时候的丢失文件
/root: 超级用户(管理员)的专用目录
/mnt: 外部设备的挂接点,通常用cdrom与floppy两个子目录
/usr: 通常用来安装各种软件的方。/usr/src、 /usr/b ......
档案目录管理 ls
语法: ls [-alrtAFR] [name...]
说明: 显示指定工作目录下之内容(列出目前工作目录所含之档案及子目录)。
参数:
-a 显示所有档案及目录 (ls内定将档案名或目录名称开头为"."的视为隐藏档,不会列出)
-l 除档案名称外,亦将档案型态、权限、拥有者、档案大小等资讯详细列出
-r 将档案以相反次序显示(原定依英文字母次序)
-t 将档案依建立时间之先后次序列出
-A 同 -a ,但不列出 "." (目前目录) 及 ".." (父目录)
-F 在列出的档案名称后加一符号;例如可执行档则加 "*", 目录则加 "/"
-R 若目录下有档案,则以下之档案亦皆依序列出
范例:
列出目前工作目录下所有名称是 s 开头的档案,愈新的排愈后面 :
ls -ltr s*
将 /bin 目录以下所有目录及档案详细资料列出 :
ls -lR /bin
列出目前工作目录下所有档案及目录;目录于名称后加 "/", 可执行档于名称后加 "*" :
ls -AF
......
1. Two methods to construct the cluster of servers
(1). DNS based load balancing cluster
DNS load balancing is probably the simplest method to build network
service cluster. It uses Domain Name System to distribute requests to
different servers through resolving the domain name to different IP
addresses of servers. When a DNS request comes to the DNS server to
resolve the domain name, the DNS server gives out one of server IP
addresses based on scheduling strategies, such as in round-robin
manner, then subsequent requests from clients using the same local
caching name server are sent to the same server in the specified
time-to-live (TTL) of name resolving.
(2). Dispatcher based load balancing cluster
Dispatcher, also known as load balancer, can be used to distribute
load among servers in a cluster, so that the parallel services of
servers can appear as a virtual service on a single IP address, and
end users interact as if it were a single server without knowing all
serv ......
1.分段机制
80386的两种工作模式
80386的工作模式包括实地址模式和虚地址模式(保护模式)。Linux主要工作在保护模式下。
分段机制
在保护模式下,80386虚地址空间可达16K个段,每段大小可变,最大达4GB。
从逻辑地址到线性地址的转换由80386分段机制管理。段寄存器CS、DS、ES、SS、FS或GS标识一个段。这些段寄存器作为段选择器,用来选择该段的描述符。
分段逻辑地址到线性地址转换图
图9_7 分段逻辑地址到线性地址转换图
2. 分页机制
分页机制的作用
分页机制是在段机制之后进行的,它进一步将线性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80386使用4K字节大小的页,且每页的起始地址都被4K整除。因此,80386把4GB字节线性地址空间划分为1M个页面,采用了两级表结构。
两级页表
两级表的第一级表称为页目录,存储在一个4K字节的页中,页目录表共有1K个表项,每个表项为4个字节,线性地址最高的10位(22-31)用来产生第一级表索引,由该索引得到的表项中的内容定位了二级表中的一个表的地址,即下级页表所在的内存块号。
第二级表称为页表,存储在一个4K字节页中,它包含了1K字节的表项,每个表项包含了一个页的物理地址。二级页表由线性地 ......
摘自:http://www.kerneltravel.net/journal/viii/01.htm
计算机系统实现中断机制是非常复杂的一件工作,再怎么说人都是高度智能化的生物,而计算机作为一个铁疙瘩,没有程序的教导就一事无成。而处理一个中断过程,它受到的限制和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首先,计算机能够接收的外部信号形式非常有限。PC给所有的外部刺激只留了一种输入方式——特定格式的电信号,并对这种信号的格式、接入方法、响应方法、处理步骤都做了规约,这种信号就是中断或中断信号,而这一整套机制就是中断机制。
其次,计算机不懂得如何应对信号。没有程序,它就纹丝不动。因此,必须有机制保证外部中断信号到来后,有正确的程序在正确的时候被执行。
还有,计算机不懂得如何保持工作的持续性。
那么,通用的计算机系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它是靠硬件和软件配合来协同实现中断处理的全过程的。我们将通过Intel X86架构的实现来介绍这一过程。
CPU执行完一条指令后,下一条指令的逻辑地址存放在cs和eip这对寄存器中。在执行新指令前,控制单元会检查在执行前一条指令的过程中是否有中断或异常发生。如果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