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冻伤了怎么办?
冻伤的破坏由两方面造成,一是体液结冰破坏细胞,二是冻伤的组织阻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血液瘀积,最终导致大范围组织坏死. 登山或野外活动中的冻伤多是在不注意时发生的.发生冻伤的地方经常由于血管遇冷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而产生麻木感.有经验的人会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手指,手脚有麻木感后立刻采取措施让麻木的肢体暖和过来,在必要时可以把手脚放在自己和同伴的怀里.缺氧会使身体代谢率降低,确水会使血液变稠,这两个因速都会使冻伤更容易发生.暴露皮肤的冻伤在有风时可以在不到一分钟内发生,刚冻伤的组织是白色(缺血)或紫红(瘀血)发硬的.同伴件要经常相互检查. 严重冻伤发生后的处理是(如果没有再冻伤的可能)用40C到43C的温热水浸泡冻伤肢体来解冻.恢复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是救治的第一目标.轻微冻伤可以用把手脚放在温暖的内衣里来处理.如果开始觉出疼了就是好迹象.注意解冻后的组织很敏感脆弱,解冻后的组织发生再冻伤比刚开始就不解冻造成的伤害还大,所以如果伤员需要用冻伤的脚走下去或冻伤的部位在撤离时可能还会冻上,那就先不要解冻.服用阿斯匹林可以帮助稀释...
“手冻伤了怎么办?” 的相关文章
水银(汞)中毒的表现与症状
中毒
汞(mercury,Hg),又称水银,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并易流动的金属。比重13.595,蒸气比重6.9。汞很易蒸发到空气中引起危害,因为:1、在0℃时已蒸发,气温愈高,蒸发愈快愈多;每增加10℃蒸发速度约增加1.2~1.5倍,空气流动时蒸发更多。2、汞不溶于水,可通过表面的水封层蒸发到空气中。3、粘度小而流动性大,很易碎成小汞珠,无孔不入地留存于工作台、地面等处的缝隙中,既难清除,又使表面面积增加而大量蒸发,形成二次污染源。4、地面、工作台、墙壁十天花板等的表面都吸附汞蒸气,有时,汞作业车间移作它用,仍残留有汞危害的问题。工人衣着及皮肤上的污染可带到家庭中引起危害。
有关金属汞...
汞(mercury,Hg),又称水银,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并易流动的金属。比重13.595,蒸气比重6.9。汞很易蒸发到空气中引起危害,因为:1、在0℃时已蒸发,气温愈高,蒸发愈快愈多;每增加10℃蒸发速度约增加1.2~1.5倍,空气流动时蒸发更多。2、汞不溶于水,可通过表面的水封层蒸发到空气中。3、粘度小而流动性大,很易碎成小汞珠,无孔不入地留存于工作台、地面等处的缝隙中,既难清除,又使表面面积增加而大量蒸发,形成二次污染源。4、地面、工作台、墙壁十天花板等的表面都吸附汞蒸气,有时,汞作业车间移作它用,仍残留有汞危害的问题。工人衣着及皮肤上的污染可带到家庭中引起危害。
有关金属汞...
手抖动有6年了!在夹菜,端水,写字的时候都抖!心理越紧张越抖的厉害!可是在喝了酒后,强一些!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冲着你我的缘分,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手抖”的问题。
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1. 生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
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
&nb...
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1. 生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
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
&nb...
怎么样才能防止冬天手冻伤?
预防冻疮应该在秋末进行耐寒锻炼。具体方法可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冻疮的部位,如手和脚。开始每天浸泡半小时,以后浸泡1小时。其次是应注意局部保暖,如外出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围巾等。鞋子也应穿得暖暖的,但不宜过紧。临床表明,局部按摩是预防冻疮最好的方法:①手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拉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这样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②脚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③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左大...
手冻伤怎么处理?
治疗冻疮验方: 1.茄根、大葱、辣椒各100克。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成200毫升药液,趁热浸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2次。药液可加温用2-3天。3-6天为一疗程。 2.大蒜杆60克,辣椒茎60克,陈皮20克。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日一次,连洗3日为1疗程。 3.当归15克,赤芍15克,细辛9克,甘草9克,大枣10枚。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先以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稍降后,再浸洗患处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每剂药可连用4-5次。 4.芫花15克,甘草15克。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成200毫升药液,趁热浸洗患处,...
手冻伤 怎么办?
1、低温寒冷侵袭所引起的损伤称冻伤。冻伤可为局部或全身(冻僵,多因寒冷、潮湿、衣物及鞋带过紧所致,常发生于皮肤及手、足、指、趾、耳、鼻等处。冻伤分四度。第一度冻伤最轻,亦既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表皮胶落外,不留瘢痕。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泡,泡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夹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