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术后几小时?血肿形成在术后几小时?
【摘要】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DVT发生2例(3.33%),对照组9例(15.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个常见问题,发生率高达40%~70%[1]。为预防和控制DVT的发生,2007年4月—2009年3月我科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并与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个常见问题,发生率高达40%~70%[1]。为预防和控制DVT的发生,2007年4月—2009年3月我科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并与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术后几小时?血肿形成在术后几小时?” 的相关文章
硬脑膜下血肿的形成机制及临床特点是什么?
机制;脑血管解剖上具有管壁薄 分叉处内弹力层和肌纤维层中断的特点。若血管发生病变 在血流的冲击下致使动脉薄弱部分渐向外突出 形成动脉瘤 在一定条件下破裂出血。
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 最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汗。 半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以一过性意识障碍为多部分病人出现抽搐,精神症状。头昏眩晕,颈背或下肢疼痛等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者,常呈多发性或与别种血肿合并发生
发病机制
1、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根据其是否伴有脑挫裂伤而分为复合性血肿和单纯性血肿。复合性血肿的出血来源可为脑...
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 最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汗。 半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以一过性意识障碍为多部分病人出现抽搐,精神症状。头昏眩晕,颈背或下肢疼痛等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者,常呈多发性或与别种血肿合并发生
发病机制
1、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根据其是否伴有脑挫裂伤而分为复合性血肿和单纯性血肿。复合性血肿的出血来源可为脑...
吃东西的时候把口腔黏膜咬破,形成血肿,怎么办?
首先你不要急不要怕,这种情况是很多人经常碰到的,你到附近的口腔医院把血泡处理了就OK了。没什么大问题的
通常伤口很容易愈合~除非伤口很大才缝合...
为免发炎~常常含些漱口水...
短期的肉茄\'有可能消失...
血肿硬化有没有后遗症,怎么处理加快血肿的吸收
硬膜外血肿(Extradural Hematoma)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临床表现
(一)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1.意识障碍
(1)呈现昏迷-清醒-昏迷的过程
(2)伤后无原发昏迷而以后逐渐呈昏迷状态
(3)伤后持续昏迷或昏迷由浅变深
2.颅内压增高
剧烈头痛、反复呕吐、躁动不安
3.神经系统体征
(1)瘫痪
(2)血肿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应减弱减弱或消失 ,对侧肢体完全或不完全瘫痪。
(3)去大脑强直
4.血压升高、体温升高、心率及呼吸缓慢等
(二)慢性硬脑膜外血肿
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
诊断
CT
治疗
1.非手术治...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临床表现
(一)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1.意识障碍
(1)呈现昏迷-清醒-昏迷的过程
(2)伤后无原发昏迷而以后逐渐呈昏迷状态
(3)伤后持续昏迷或昏迷由浅变深
2.颅内压增高
剧烈头痛、反复呕吐、躁动不安
3.神经系统体征
(1)瘫痪
(2)血肿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应减弱减弱或消失 ,对侧肢体完全或不完全瘫痪。
(3)去大脑强直
4.血压升高、体温升高、心率及呼吸缓慢等
(二)慢性硬脑膜外血肿
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
诊断
CT
治疗
1.非手术治...
硬膜外血肿怎么处理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原则上一经诊断即应施行手术,排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术后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非手术治疗。一般若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且脑原发损伤较轻者,预后均良好。死亡率介于10%~25%之间,不同地区或单位悬殊较大。实际上这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并非血肿本身,而是因脑疝形成后所引起的脑干继发性损害所致,因此,必须作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才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1)手术治疗:通常多采用骨窗开颅或骨瓣开颅术,便于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和必要时行硬膜下探查,是硬膜外血肿沿用已久的术式。近年来,由于CT扫描检查的广泛应用,血肿的部位、大小和脑损伤情况了如指掌,并能动态地观察血肿的变化,因此有作者采用颅...
1)手术治疗:通常多采用骨窗开颅或骨瓣开颅术,便于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和必要时行硬膜下探查,是硬膜外血肿沿用已久的术式。近年来,由于CT扫描检查的广泛应用,血肿的部位、大小和脑损伤情况了如指掌,并能动态地观察血肿的变化,因此有作者采用颅...
脑淤血的形成及危害
脑出血(cerebral hea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有时穿破脑实质形成继发性脑室内及(或)蛛网膜下腔积血。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临床主要表现是卒中发作,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身瘫痪及(或)感觉障碍等,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81/10万人口,患病率为112/10万人口,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的20%~30%。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寒冷、炎热季节或乍冷乍热,气候变化剧烈之季多发,暴怒兴奋、重体力劳作是其主要诱因。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伴有合并症,一般来讲,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