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如何处理
立刻行驶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各行业都需要掌握的一门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A:开放气道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
A 开 放 气 道
<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B 口 对 口 人 工 呼 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人 工 循 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
“心脏骤停如何处理” 的相关文章
心脏骤停有什么现象
我认为你说的那种现象不一定是心脏骤停,应该是心脏早搏,就是心脏在跳动的时候会突然停一下或者几下,然后继续跳动,一天会出现几次,或者几天出现一次,这个现象还是做个动态心电图再说治疗吧,要根据情况来给出治疗方案的,不懂的继续追问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声,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 治疗原则 】 ...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声,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 治疗原则 】 ...
心脏骤停处理
一旦确定心脏骤停,病人意识消失,应立即予初级心肺复苏。一、通气道,保持气道内无异物、分泌物,压额,提下颌,使气道通畅。二、心肺复苏,选胸骨中下1/3处为按压点,利用身体重心力量垂直下压,手指不要碰到胸壁,按压4--5cm,频率为100次/分,有条件者行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两者比例为30:2,为一个周期。复苏有效的指证:1、意识渐渐恢复;2、大动脉可触及波动;3、末梢循环改善。辅助药物为后期心肺脑复苏的药物治疗。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回答较为简单,大侠们可以补充,促进大家学习)
心脏骤停的诊断依据及救治原则
[诊断要点]
1.神志丧失。
2.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3.叹息样呼吸,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
5.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②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频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③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心室颤动超过4分钟仍未复律,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
【 治疗原则 】
心脏骤停常迅速伴有呼吸骤停,因此一般应心肺复苏同时进行。复苏程序有新主张,一改过去的ABC变为CAB,即首先是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1.神志丧失。
2.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3.叹息样呼吸,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
5.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②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频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③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心室颤动超过4分钟仍未复律,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
【 治疗原则 】
心脏骤停常迅速伴有呼吸骤停,因此一般应心肺复苏同时进行。复苏程序有新主张,一改过去的ABC变为CAB,即首先是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心脏骤停患者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一旦确定心脏骤停,病人意识消失,应立即予初级心肺复苏。一、通气道,保持气道内无异物、分泌物,压额,提下颌,使气道通畅。二、心肺复苏,选胸骨中下1/3处为按压点,利用身体重心力量垂直下压,手指不要碰到胸壁,按压4--5cm,频率为100次/分,有条件者行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两者比例为30:2,为一个周期。复苏有效的指证:1、意识渐渐恢复;2、大动脉可触及波动;3、末梢循环改善。辅助药物为后期心肺脑复苏的药物治疗。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回答较为简单,大侠们可以补充,促进大家学习)
1. 院前急救(第一期复苏)
(1)畅通气道:输氧。
(2)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
1. 院前急救(第一期复苏)
(1)畅通气道:输氧。
(2)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
心脏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
始发生后l h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不论是否知道
病人已患有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与方式是意外的和未预期的。
心脏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所有生物学功能不可逆
性的停止,而后者通过紧急治疗干预有逆转的可能。
【诊断要点】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几乎均发生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
人,其中约80%的基本病因是冠心病。但文献上亦有报道少数无
心脏病证据(临床及组织学检查)的“正常人”发生猝死。心脏性猝
死是心脏病死亡的最常见形式。
1.发病特点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发病高峰:一在出生后至6个月...
始发生后l h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不论是否知道
病人已患有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与方式是意外的和未预期的。
心脏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所有生物学功能不可逆
性的停止,而后者通过紧急治疗干预有逆转的可能。
【诊断要点】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几乎均发生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
人,其中约80%的基本病因是冠心病。但文献上亦有报道少数无
心脏病证据(临床及组织学检查)的“正常人”发生猝死。心脏性猝
死是心脏病死亡的最常见形式。
1.发病特点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发病高峰:一在出生后至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