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过缓到最后会怎样
看是什么原因的心率过缓了。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建议进一步检查。
导致心肌缺血 严重引起心肌梗赛
你好,这个不用担心,也算正常的.小孩子经常跑来跑去,运动多了,心率54也是很正常的.经常保持这个水平到60这水平对心脏的负担减少很多,这不是很好吗,不用担心的,这么小的小孩子.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的话也不用担心他这心率了.
心脏听博!
死亡
窦性心律不齐本身一般不必治疗。活动后心率增快则消失。
从医学上讲,窦性心率不齐分两类,一类是呼吸性、一类是非呼吸性,前者主要是与生理性变化有关属于正常的,不需要进行治疗。后者多半出现在某些心脏病中,同时伴有心电图的其他改变容易发现。单纯的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是属于正常的,但是不能够代替所有的检查,如果其他的检查都正常的话就可以不用管它。
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年轻人,通常...
“心率过缓到最后会怎样” 的相关文章
心率过缓与营养保健
你好,每分钟心率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请你注意数数平静时及有不适症状时的脉搏数.如果你不是一个经常爱运动的人,平时白天的心率总是偏慢,尤其小于每分钟50次,或是不适症状出现时患者的脉搏明显减慢,或有很长时间的停搏时应当引起注意,要到医院心内科的心律失常门诊进行详细的检查. 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为有不适症状的心跳慢.病因多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或使用了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异搏定,洋地黄类药物,利血平等).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为...
我是初中生,心率过缓
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临床工作中,心动过缓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特别是中青年。不少人说心跳慢说明身体好,当然如果他精力充沛,这是经常锻炼的结果,是正常的,但是有些人经常委靡不振,这就要引起特别重视了。病态的心动过缓如果不进行及时纠正,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轻则影响正常生活,重则危及生命。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长期体育锻炼的人、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虽然心率只有每分钟50—60次,但精力充沛,无任何不适,不属于病态,这种情况多为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
窦性心率过缓并不齐
建议去医院做一下24小时动态心电图(那个仪器小而且是背在身上不会麻烦的)及去查一下血(生化全套等)!
根据情在决定要不要进一步处理。
平时应该尽量保持自己情绪稳定。
应该少吃点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太咸!
窦性心律不起 还过缓,高低压差小,血压也低,容易造成心肌缺血,用点补血 增压的药物就会好的。中药最好。鹿茸血酒 就可以 。每次2两 一天一次就可以。喝2斤就见效了。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表现: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诊断依据: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
根据情在决定要不要进一步处理。
平时应该尽量保持自己情绪稳定。
应该少吃点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太咸!
窦性心律不起 还过缓,高低压差小,血压也低,容易造成心肌缺血,用点补血 增压的药物就会好的。中药最好。鹿茸血酒 就可以 。每次2两 一天一次就可以。喝2斤就见效了。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表现: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诊断依据: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
心率过缓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多见于运动员或经常体力锻炼的人的,这是没有什么症供出的状的,而且脉搏规则有力。病理性的就属于心率失常的一种了,正常人在60-100次/分,若心动次数太少并不规律的话,影响到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足于提供器官的营养的话,就会引起相应的器官的缺血、缺氧,长期以往引起该器官功能的低下。出现胸闷、气喘、四肢乏力,甚至晕厥等等。通常心动过缓严重的要进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
心率过缓,不做手术有其他偏方吗
中药治疗心律过缓
李先生 男 60岁。阵发性心前区闷痛一年,西医治疗初见效,后所服西药无效,遂转中医治疗。
初诊:
心电图:心律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脉:六脉皆沉迟无力。
舌象:胖、润、薄白苔,边有齿痕。
主诉:疲乏、气短、怕冷,喜热饮,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眼昏花,嗜睡。
辨证:心阳不振、气虚血瘀。
治则:益气温阳,活血。
〖处方〗:
方一
桂枝15g 黄芪30g 赤芍15g 白术9g 鲜姜30g 大枣9枚(掰) [三剂]
方二
党参20g 黄芪30g 补骨脂10g 菟丝子10g 仙灵脾12g 炙麻黄10g 丹参15g 赤芍15g 山楂15g 草决明9g 枳壳9g 红花6g 当归10...
李先生 男 60岁。阵发性心前区闷痛一年,西医治疗初见效,后所服西药无效,遂转中医治疗。
初诊:
心电图:心律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脉:六脉皆沉迟无力。
舌象:胖、润、薄白苔,边有齿痕。
主诉:疲乏、气短、怕冷,喜热饮,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眼昏花,嗜睡。
辨证:心阳不振、气虚血瘀。
治则:益气温阳,活血。
〖处方〗:
方一
桂枝15g 黄芪30g 赤芍15g 白术9g 鲜姜30g 大枣9枚(掰) [三剂]
方二
党参20g 黄芪30g 补骨脂10g 菟丝子10g 仙灵脾12g 炙麻黄10g 丹参15g 赤芍15g 山楂15g 草决明9g 枳壳9g 红花6g 当归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