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说的七伤是哪七伤?
医学上说的七伤是哪七伤?
在中医学里,有“五劳七伤”之说。什么是“五劳七伤”呢?
“五劳”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七伤”是忧愁思虑伤心、大怒气逆伤肝、寒冷伤肺、大饱伤脾、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恐惧不节伤志、风雨寒暑伤形。总的说来,这些均为诸虚百损之症。
造成“五劳七伤”的原因很多,有的还与食品的“五味”、节令的“四时”,甚至风向的方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养生学认为:在养生时,要注意酸、甜、苦、辣、成的适量,切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季节的交替、冷暖,适时增减衣服,适当锻炼,顺乎自然。这些都是强身健体,预防“五劳七伤”的必要措施。欧阳修曾云:“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传说苏东坡给自己的饮食立下一条规矩:每顿酒量不过一蛊、肉不过一碟。即使是款待贵宾,肉菜也不超过三种。如果赴宴,他也先把饮食规矩言明在前。有人间苏东坡何必对自己的饮食限制这般苛刻,东坡云:“守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如能长期坚持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又何惧“五劳七伤”呢?
在网上有人问我,你是不是医生...
“医学上说的七伤是哪七伤?” 的相关文章
中医上,怎么样就伤脾了?
思伤脾。
脾不是个免疫器官,这是西医的讲法,不适用于中医。中医脾为土,万物生长之源。
脾不升胃不降,肺气不足,湿淤阻滞,思虑过多导致肝血不足,虚火上亢……问个药方。
当归20克,苍耳子15克,甘草10克,辛夷花10克,夜交藤25克。施主请百度n下。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3-13 16:27 这个属何种证型?还请高僧明示。
脾不升胃不降,头晕胃胀?肺气不足,气喘、易感冒?思虑过多肝血暗耗,多梦,血虚?寸脉浮,表证?不明白你到底什么症状,如果你是医学人士要请教他人,也必须说清楚点!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3-15 10:21 我不太懂,把脉的人这样说,容易胃胀,肺到没感觉,晚上失眠,梦多!手...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3-13 16:27 这个属何种证型?还请高僧明示。
脾不升胃不降,头晕胃胀?肺气不足,气喘、易感冒?思虑过多肝血暗耗,多梦,血虚?寸脉浮,表证?不明白你到底什么症状,如果你是医学人士要请教他人,也必须说清楚点!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3-15 10:21 我不太懂,把脉的人这样说,容易胃胀,肺到没感觉,晚上失眠,梦多!手...
中医里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那些?
你好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运化、升清,主统血。 ①主运化、升清。脾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方面。食物经脾消化、吸收后转化为水谷精微,脾将水谷精微上输归肺、散布于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若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和转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失常,引起食少、纳呆、腹胀、消瘦等症状。脾运化水谷以升清为主,即所谓“脾主升清”。脾的升清,还能维持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于一定位置而不下垂。若脾气不升,不但影响水谷精微的输布,使气血生化无源、出现头晕、神疲乏力、泄泻等,严重者还可致脱肛,内脏下垂等。水液的吸收和输布也是脾主运化的一个方面。脾将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转输于肺、肾,经过肺...
如果得了冠心病可以活到多久?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得了冠心病应该注意什么?是每个冠心病人最关心的问题。 一、避免情绪的波动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而藏神,若情志畅达则气血调和。如情志过度(如怒气伤肝,思虑伤脾,悲哀伤肺,惊恐伤肾或过喜伤心)都可以导致心血瘀滞或虚损。所以奉劝冠心病者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过度兴奋、激动、生气、劳累、悲伤等,以免导致心病的复发。 二、注意季节的变化 中医认为冬季人体的阴盛阳衰,容易造成寒凝气滞,瘀血阻络的现象,所以提醒冠心病人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应戴口罩或帽子,避免寒风直吹和雪地奔走。总之应注意春...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得了冠心病应该注意什么?是每个冠心病人最关心的问题。 一、避免情绪的波动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而藏神,若情志畅达则气血调和。如情志过度(如怒气伤肝,思虑伤脾,悲哀伤肺,惊恐伤肾或过喜伤心)都可以导致心血瘀滞或虚损。所以奉劝冠心病者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过度兴奋、激动、生气、劳累、悲伤等,以免导致心病的复发。 二、注意季节的变化 中医认为冬季人体的阴盛阳衰,容易造成寒凝气滞,瘀血阻络的现象,所以提醒冠心病人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应戴口罩或帽子,避免寒风直吹和雪地奔走。总之应注意春...
什么是五劳七伤?
五劳七伤(wǔ láo qī shāng)
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太医云:‘我会医四肢八脉。’ 糊突虫 云:‘我会医五劳七伤。’”《中国现在记》第三回:“任是你五劳七伤,一切疑难杂症,一经他治,无不手到病除。”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大同之世,生人最乐,内无五劳七伤之感,外极饮食、宫室、什器、服用、道路之精。”
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五劳七伤
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
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太医云:‘我会医四肢八脉。’ 糊突虫 云:‘我会医五劳七伤。’”《中国现在记》第三回:“任是你五劳七伤,一切疑难杂症,一经他治,无不手到病除。”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大同之世,生人最乐,内无五劳七伤之感,外极饮食、宫室、什器、服用、道路之精。”
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五劳七伤
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