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中医如何治疗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以下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
  食滞伤胃型    患者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
       处方: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每日一剂,水煎服。
  脾胃虚寒型   ...

“中医如何治疗胃炎” 的相关文章

中医如何防止胃溃疡?



每天早睡早起 按时吃饭 该吃什么吃什么 不挑食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病\"范畴,从病症上看,溃疡病有虚、实、寒、热之分,近年来多见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以单纯某个证型出现较为少见,以虚实相兼,寒、热、湿、瘀错杂多见,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度精神压力、生存环境的影响、营养状况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推移,使正虚的发病率下降,而产生湿热、气郁、淤滞、痰浊的机会增多。国内研究已证实,通过对416例溃疡病胃镜诊断与证型之间关系统计,发现脾胃虚寒者只占35%,而肝郁热者占51%、肝气犯胃者占9%,其比例因虚...

中医怎么治汗脚



【简单版】: 通常说的脚气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时控制会波及其他部位,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主要有达克宁、兰美抒、贵州神奇、华陀膏等多种,只要坚持使用,症状消失后继续使用一周维持通常可以治愈。同时需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鞋子要透气性好。 【完全版】: 脚气(脚臭)是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出汗促使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脚臭常与多汗症伴发。 自疗注意事项: (1) 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 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

中医的气具体指什么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  气的生成来自于三个方面:  1.先天之精气: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精气;  2.水谷之精气:即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  3.吸入之清气: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作用:气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温...

用中医如何解释疝气?



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或健康门诊时发现的。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的上升,最常见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还有咳嗽、排便、排尿等。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

望朋友们多给点中医的见解与中医知识?



中国历代出了不少医术绝伦的名医,比如春秋末期的扁鹊(原名秦越人)、东汉末年的华佗,董奉及张仲景(建安三神医)、东汉皇浦谧、东晋葛洪、唐朝孙思邈(药王),元朝朱震亨(金元四子之一),明朝李时珍(医圣)等等。他们的医学成就卓著,从这些伟大医学家中择几位代表性人物,概略叙述他们对医学的贡献。 扁鹊 (春秋末期,西元前407-310年) 断病如神,只是目测病人的气色神情,就能说出病况的梗概,经由四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可以准确对症下药。扁鹊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以下要介绍的各个中国名医,也都精通各科,包括妇科),无...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