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学有哪些手法较常用?
艾炷直接灸 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化脓灸(瘢痕灸)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 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和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时间较长,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取,要求体位平正、舒适。待体位摆妥后,再在上面正确点穴。 2.艾炷的安放和点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药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 3.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
“中医针灸学有哪些手法较常用?” 的相关文章
学习中医应该看些什么样的书
学中医必学的四大基础书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也可看看。另外,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的,应了解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书籍。
不断有朋友问如果自学中医需要看那些书,我实在不懂。中医这东西,如果光从书本学,自然也有收获,但很容易学成庸医(本人认为,中医只有三种:神医、良医和庸医),真要把这个学问做到“感而遂通”,恐怕要以身证道,把中医当道去体悟。下面就列些本人认为...
从扁鹊到中医的发展过程
论中医的精髓及其发展 中医学,从以《黄帝内经》《黄帝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出现为代表,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和精神,风尘仆仆的走到了二十一世纪。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医学文化之一,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秦朝的名医扁鹊到唐朝名医孙思邈;从金元四大家到吴鞠通、赵献可,无数的中医人才献身祖国医学,为广大的劳动人民解除病痛,推动着中国医学的发展。纵观世界历史,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发生过类似欧洲“黑死病”那样严重瘟疫的国家之一,其中,中医学的贡献是无可质疑的,同时中国的历史也告诉了我们祖国医学...
中医是如何产生的?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
中医内科的医生来帮我看看。
1。可以通过中医治疗,服用中药或者中成药。
2。中药主要起到疏肝解郁,消痞散结,通经活络,化淤消肿的作用,如 柴胡,郁金,丹参,三棱,峨术,川芎,香附子,枳壳等。建议看中医。
3。中成药:乳僻消,逍遥丸,二者同服。这个疗效好。先服一个月,再根据情况定夺。
4。保持心情舒畅。
5。禁忌辛辣,生冷的食物。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均占乳房疾病中的70%左右,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 [编辑本段...
类风湿性关节炎用中医怎么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镇骨驱风贴
主要成分:羌活、独活、海风藤、乌药、麻黄、牛膝、桃仁、大戟、当归、葱白等多种药材。
功能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以及关节肿痛、行动不便等。
使用方法: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本膏药直接贴于使用部位或压痛点。每贴可贴三天,十贴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少数人有皮肤过敏反应,停用即愈,无须另作处理。
2、使用部位处有皮肤破溃者禁用,孕妇禁用。
3、发痒就揭、发红就歇、花椒水洗、不痒再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