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鞘内注射后的护理
鞘内注射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成为防治中枢神经性白血病(CN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鞘注化疗药是预防和治疗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但有报道,鞘注化疗药可引起双下肢麻木及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热、抽搐等不良反应,尤以双下肢麻木或疼痛为最常见,在鞘注化疗药物时出现,停止鞘注一般很快自行缓解,与药物刺激神经关系密切。严重时可出现神经毒性反应,如不及时给予强有力的脱水治疗,甚至可导致死亡。<br> 庇护所白血病的预防 患儿获得CR后,庇护所白血病的复发是影响CCR率的重要因素。化疗开始后,若不进行庇护所白血病的预防,化疗后3年内的CNSL发生率可>50%,TL发生率可达10%~30%。既往CNSL的预防多采用鞘注加放疗,但放疗可明显影响患儿的智力和生长发育。故近年来多主张采用鞘注联合大剂量全身化疗预防CNSL和TL,并取得较好疗效。我们化疗方案中,采用三联鞘注加HDMTX疗法预防CNSL以及TL,CNSL的发生率2.9%,TL的发生率2.5%。表明三联鞘注联合H...
“白血病鞘内注射后的护理” 的相关文章
白血病相关问题
白血病的临床症状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 发热和感染 A、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可以治疗的,你们还是先从它的起因,发展,特点来了解吧。这个病其实没那么恐怖,只是大家不了解
一、概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CML)简称慢粒,是一种发生在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病程发展较缓慢,主要累及髓系,临床表现为脾肿大、外周血中粒细胞增多并出现幼稚粒细胞。病程一般经过慢性期、加速期、急性变期,一旦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多在短期内死亡。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中年发病最为多见,中位发病年龄为53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接触苯和放射线照射是慢粒较明确的致病因素...
治疗突发性白血病国内有什么好医院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形成了特色。全年血液科病房可收治初发急慢性白血病200多例,初发恶性淋巴瘤120多例,以及其它各种血液疾病。每年病房收治病人数达2500-3000人次,每年门诊诊治血液病患者约24000人次;(3)先进的血液学诊断体系;(4) 雄厚的基础研究力量和广泛的国际合作;(5)令人瞩目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成果。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由我国血液学领域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陈悦书教授创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和拼搏奋斗,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学术梯队,在以阮长耿院士...
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其自然病程只有三个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国际上,六十年代开始就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十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1990年此技术获得诺贝尔奖。近年来,这项技术在治疗其它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和某些恶性肿瘤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和根治白血病医疗手段。 ...
使用氨磷汀--对于急性非淋巴白血病M2b型化疗中有没有必要。
通用名 注射用氨磷汀 曾用名 阿米福汀 英文名 AMIFOSTINE FOR INJECTION 拼音名 ZHUSHEYONG ANLINTING 药品类别 其他 性状 本品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药理毒理 本品为一种有机硫化磷酸化合物。它在组织中被与细胞膜结合的碱性磷酸酶水解脱磷酸后,成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WR-1065,其化学结构式为 H2N-(CH2)3-NH-(CH2)2-SH,因巯基具有清除组织中自由基的作用,故能减低顺铂、环磷酰胺及丝裂霉素等的毒性。 药代动力学 肿瘤病人按体表面积静注本品7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