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虚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脾阳虚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灸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列缺、迎香、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
手法:风池、大椎、列缺、迎香用泻法。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用补法,加灸。
(2)按摩疗法
用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遍,配合按印堂、鱼腰、太阳、百会等穴。再用推法沿颈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治疗3~4分钟,再按揉风池、风府、天柱等穴。最后用轻柔的按揉法在气海、关元、足三里、中脘等穴治疗,每穴约3分钟。
(3)拔罐疗法
选大椎、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用投火法拔罐,每次留置10~20分钟,每日1~2次。前四穴也可用走罐法。
(4)贴敷疗法
①暖脐膏 石硫黄30克,枯矾30克,朱砂15克,母丁香10克,麝香0.5克,独头蒜( 去皮)3枚,芝麻油250毫升,生姜200克,黄丹120克(炒)。
将前六味药混合捣融成膏,制成丸药如黄豆大,再将麻油入锅加热,放入生姜炸枯去姜,熬油至滴水成珠时,徐徐投入黄丹,收膏备用。
取药1丸,放入摊成的膏药中间,贴于穴位...
“脾阳虚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的相关文章
脾阳虚吃什么中药?
如果确诊为脾阳虚的话那么所用的代表方子应该是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当然上面说的小建中汤也行,阴虚火旺的人慎用补脾阳药,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
临床表现: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疗:温中健脾。
方药:
小建中汤加减: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白芍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
茯苓10克、饴糖3...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
临床表现: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疗:温中健脾。
方药:
小建中汤加减: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白芍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
茯苓10克、饴糖3...
女性脾阳虚吃什么或吃什么中药
脾阳虚 又称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脾阳虚可以吃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汤药吃实脾饮加减:本方能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茯苓15克、白术12克、大腹皮10克、干姜10克、草果10克、附片6克、厚朴10克、 猪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l0克。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汤药吃实脾饮加减:本方能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茯苓15克、白术12克、大腹皮10克、干姜10克、草果10克、附片6克、厚朴10克、 猪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l0克。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请问红糖泡茶对脾阳虚有帮助吗?
对于末梢血液循环畅通很有帮助
多少会有帮助吧。
舌苔胖大有牙印,爱涨肚,脾阳虚吃白术好吗?
白术多年生草本,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小建中汤加减: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白芍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
茯苓10克、饴糖30克(兑服)、甘草10克。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能健肿益气,温阳化饮。
茯苓20克、桂枝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0克、干姜6克、黄芪12克、...
怎么判断脾阳虚?怎么治疗?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