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寻治疗支气管哮喘良方




西医疗法1.解痉药,(1)舒喘灵汽雾剂:每次100微克,喷吸,每隔4小时用1次,24小时内不宜超过8次。 (2)氨茶碱:每次0.1克,每日3次,饭后服,每日总量不超过1克。 (3)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2.祛痰剂必嗽平,每次8~16毫克,每日3次口服。3.抗生素合并感染时用。中医验方1.肺脾气虚 咳嗽短气,痰白清稀,面色苍白,自汗畏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濡弱。治宜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方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党参、自术、法夏、炙麻黄、僵蚕、防风、陈皮各10克,黄芪、茯苓各15克,生姜、大枣各6克。日1剂,水煎服,每次100~150毫升,每日3次。 2.肺肾两虚 久病哮喘,咳嗽短气,自汗畏风,动则气促,呼多吸少,腰酸耳鸣,舌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肺益肾,止咳平喘。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淫羊藿、茯苓、党参各15克,萸肉、炮附子、炒杜仲、法夏备10克,丹参30克,陈皮12克。日1剂,水煎服,每次100-150毫升,每日3次。 生活宜忌1...

“寻治疗支气管哮喘良方” 的相关文章

怎样控制哮喘发作



1.尽量避免诱发因素。防止感冒,及时治疗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及龋齿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劳、淋雨、奔跑、过热、受凉或精神情绪方面的刺激。在哮喘不发作期间内应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秋季开始时,可用冷水洗脸,提高抗寒力和自身抵抗力。此外,还应加强环境及个人清洁卫生。卧室不要太潮湿,注意室内清洁通风,减少烟尘等不良刺激,被褥应经常洗晒。  2.避免尘螨的接触和进行脱敏治疗是预防哮喘病的主要措施。研究证实,当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居住在无螨环境后,症状可以得到完全缓解;对于无法预防或预防效果不好的患者,则要...

咳嗽不愈可能是哮喘么?



咳嗽不愈者有可能是哮喘。确定咳嗽变异型哮喘可遵循如下标准:无明显诱因持续性咳嗽达两个月以上,运动、冷空气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会诱发其加重;组织胺或乙酰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采用抗生素或止咳药均无效,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类固醇药物有效;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X线胸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通气功能正常;五官科检查未发现异常;既往无胃食管反流史。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多因顽固性咳嗽误诊,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基层单位医生及患者对咳嗽变异型哮喘认识不足,误诊后反复大量使用抗生素,既可能造成了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又贻误了病...

同时患有哮喘和高血压的患者在饮食用药等各个方面的禁忌



哮喘是小气道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的小气道收缩而导致通气受限制,常表现为进行性的呼气困难和两肺可以听到干罗音(像吹哨子一样)普米克不太清楚,但是氨茶碱可以激动B受体 引起心率升高 心肌收缩率升高 新排血量增多 血压增高。也可以使小气道扩张,是治疗哮喘的药物。也就是说B受体激动剂是哮喘的治疗药物,高血压患者为了降低血压可以用很多降压药 如钙拮抗剂,硝酸脂类药物,单胺氧化酶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等,如果哮喘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千万禁忌B受体阻滞剂 (因为B受体阻滞剂可以进一步的收缩小气道,加重哮喘的症状。切记切记!等于自杀!)...

哮喘病如何治疗



楼主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一直来在在哮喘病的治疗方法中有一个误区,就是对症不对因,在治疗的时候通常都是用一些抗过敏的激素类的药物,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而在【北京国医堂中医研究院】呼吸科的专家们,根据肾主纳气,肺司呼吸为切入点,通过辨证关系得出肺气清宁、宣降正常、肾气充盈,只有这样才可以完成整个生理循环。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独创了【三联养肺定喘】的疗法,在临床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的疗效。该疗法有疗效快、疗程短、不易复发的特点。 中哮喘病的治疗方法原理是: 一、激活受体 新疗法不像传统的西...

怎样能让哮喘康复?吃什么会有好处?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国外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死亡率逐渐上升,全世界支气管哮喘者约1亿人,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我国的哮喘发病率为1%,儿童达3%。春季之所以是哮喘病的高发季节,主要是因为:一、昼夜温差...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