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分析一下好吗
半夏泻心汤加减,少人参加的是川朴
这时已经不能用热药,或者引经之药,这样的情况应该采取西医的治疗方式稳定病情,然后再进一步采用中医调理!
孩子发烧用药一定要看他口干还是口淡,有汗是 无汗,小便黄还是清,再考虑用热药好是寒药,尿黄色赤为内热重,腑气不通,你所说的这些和三黄泻心汤症状相近,可以用大黄3克,黄芩3克,黄连3克,放在一起用开水冲泡,5到10分钟就可以饮用,
艾叶、姜糖水用于风寒引起的外感发热有效。如果是风热或者风温或者湿热引起的都无效。但是生姜本身就有止呕的作用,而你用了会恶心呕吐我就有点不理解了。可能是吃的量太多了,足足3大碗,别说是小孩,大人喝3大碗大概也受不了。
从你描述的症状来看,肝胃不和,胃气上逆、脾胃湿热的的情况明显。
...
“帮我分析一下好吗” 的相关文章
脾胃湿热如何调理?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
脾胃湿热,肚子经常涨涨的,然后脸上好多痤疮!请问有什么中成药可以用?
这个属于肠胃湿热所致的痤疮,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有口臭,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解毒为根本疗法,内服加上外用。同时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上注意即可,
有这些现象是肝胆湿热还是脾胃湿热?该怎样治疗?
你这是脾胃病症状。白术15克党参10半夏12陈皮12苍术12厚朴12砂仁12黄连10麦冬15丹皮12肉桂9薏仁20熟地12山茱萸12茯苓12加三片姜三个枣
手脚出汗这是脾虚的现象,脸部出油这是肝火旺盛的现象,口干舌燥干裂这是胃火旺盛的现象,比较怕冷怕热这是气血不足的现象,对症下药,首先要把体内的火降了再进行调理,降火和调理期间最好注意休息,不能吃酸不能吃辣不能吃冷的食物。
不是湿...
心脾虚、脾胃湿热怎么调理
脾虚证是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不足的病证。因为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证。 1. 脾虚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精神疲倦、少气懒言、疲乏无力,食后困倦、食欲不振,食后或午后腹胀,大便稀;舌体胖或有齿印,脉虚弱。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
湿热质与湿困脾胃有什么区别是?长成人痘与之有关吗?
您好!湿热体质的人是素体脾胃虚或虚寒。湿困脾胃是病的过程中出现的证候。与长成人痘关系密切。从调理脾胃就能消除成人痘了。
会发痒 奇痒无比 偶尔发发红